Firefox很好,但Mozilla有点问题
Firefox 本身没问题,但操盘它的人有问题。
Dominance(占优)不等于 importance(重要),更不是 relevance(相关)。Mozilla 的管理层似乎没意识到哪些功能真正有用,哪些才是留住用户的关键。
很少有 Register 网站的文章会让我朋友慌张地跑来问我是否要换技术栈,但 SJVN 最近一篇题为“Firefox 对我而言已死”的专栏,就唤醒了他们的焦虑。
我不想揪着信使不放。Steven 的观点没错:Firefox 确实乱了点儿,可说真的有那么糟吗?它仍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毕竟这是开源项目,你完全可以选择它的分支版本。
可惜现实往往比想象复杂。技术领域并不应被情绪、惯性和圈子归属感主导,而应以事实、证据和数据为依据。别再说 Firefox 变慢了,事实上,它比近几年任何时候都快。FOSS 基准测试网站 Phoronix 检测了从后 2023 年到现在的 21 个版本,Firefox 性能稳步提升。
比如 GNOME Shell 用的是 JavaScript,而其背后的 GJS 正是运行于 Mozilla JS 引擎。我们 The Register 对 GNOME 并不热衷,但在评测 GNOME 48 时也提到,它是近年来最快的版本。
所以问题不是应用自身,也不是编码的程序员,他们中大部分人依旧兢兢业业,即便经历多年裁员。别抨击整个组织,把责任落到管理层身上。Steven 早在 2024 年初就指出这一点,我 2023 年也说过:Mozilla 早已偏离正轨。
他们错过了太多关键机会。用事实来说:2023 年 Stack Overflow 调查显示,Rust 依然是最受推崇的编程语言,得分高达 83%。Rust 是 Mozilla 团队开发的,但该团队在 2020 年遭解散。
Servo 浏览器引擎当年也被砍,尽管今年初在 Igalia 接手后热度恢复,但 Mozilla 早在 2020 年就放弃了它,因为 Servo 用的是 Rust,而 Rust 团队当年被撤,理所当然连 Servo 一并扔掉。
更多戏剧性的:那一年 Mozilla 还尝试卖 VPN;此外,他们曾研发 Firefox OS,后改名 KaiOS,但到 2020 年彻底停掉自家那一套,而把它送给别人。再看广告市场,占了互联网版图的半壁江山,像 Vivaldi、Opera 等浏览器纷纷嵌入广告拦截功能,它们都通过收购或集成功能获取用户,而 Mozilla 反其道而行,收购广告公司,又取消“不卖用户数据”承诺,硬是把自己往最糟糕的方向推进。
换个板块看 AI 招聘潮,许多根本分不清大语言模型和金字塔传销的管理者正在大举投资,这波狂热被称为 TESCREAL,几乎成了信仰。事实上 AI 在 PC 上反而降低生产力、对企业无效,用户和员工都不感冒,采用速度放缓,服务中心纷纷放弃。
Mozilla 的高层撑不起 Firefox,是因为他们从未真正面对市场竞争,无需盈利。自 2004 年 Firefox 1.0 发布起,它就靠 Google 资金持续补贴,没学会如何挣自己该挣的钱。结果就是一个没有方向、没有愿景、没有目标的组织。
我并非怪 Mitchell Baker,这位老 CEO 拿了六百万美金薪水,2024 年 2 月离职。新任 CEO Laura Chambers 上任后 2024 年又裁了三分之一团队,却还在招高管。Money 是问题,不是缺钱,而是“钱多了就想再多赚”。
现在用 Firefox 或 Waterfox 还不错,Chrome 的隐私也比不上。我们可以提出改进建议,比如把开发者工具分离到专门版本、停止盲目模仿 Chrome、恢复 Seamonkey 或重新激活 WYSIWYG 编辑器。Pidgin、Songbird 的命运告诉我们,Mozilla 可以放手让子项目独立自主。
可是再多建议也像治标不治本。真正的问题是,能不能让 Mozilla 成为一个有目标、有专业、有聚焦的组织?也许问题本身就问错角度,或许 Mozilla 的存在意义不在于成为盈利私企,而是在于作为一个中立、标准第一、由社区驱动的浏览器引擎基金会。原共同开发者 Jamie Zawinski 曾指出:Mozilla 应专注于打造参考级浏览器标准实现,并成为执行标准的“攻击犬”,其他交给真正的社区。或许他的话是 Mozilla 唯一清晰可行的出路。
总之,Firefox 依旧不错,但 Mozilla 的管理层遗失了方向。他们需要回归初心,重拾技术创新而非炒作潮流与短期投资,才能扭转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