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湖南永州上千公职人员深陷非法集资,职场人投资警钟敲响!
2025年湖南省永州市曝光的非法集资案,以15亿元涉案金额、上千名公职人员卷入非法集资,一时震惊全国人民。
据了解,永州市上千名公职人员参与了恒瑞公司的集资,该公司于2014年成立,未经金融监管批准,以政府工程、房地产项目高息为诱饵,向9581名社会人员非法吸收资金15.28亿元。永州市上千名公职人员(包括教师、公务员等)参与集资,甚至被恒瑞公司威胁举报“资金来路不明”。
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普通企业员工,都可能面临投资及各种法律风险。
职场本应是价值创造的场所,而非财富绞杀的战场,在职场遇到投资诱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公职人员为何会卷入非法集资?
(一)高回报的诱惑
非法集资往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人们参与。
在永州恒瑞公司非法集资案中,该公司以政府工程、房地产等项目需要资金为由,承诺年收益率高达24%(月息2分),这种高回报的承诺让许多公职人员心动不已。
(二)认知偏差
涉案公职人员普遍存在"体制内特权幻觉",误认为凭借职务身份可规避风险,这让许多公职人员放松了警惕。
永州某教育局干部在审讯中坦言:"觉得政府单位的人参与的项目肯定安全",这种认知偏差源于职场封闭环境形成的信息壁垒。
(三)职务信用
永州案件中,公职人员利用职务身份形成"隐形担保",通过"同事推荐""领导参与"等方式,将职场关系网转化为非法集资的传播渠道,利用体制内人际关系消除受害者疑虑。
(四)从众心理
案件数据显示,超60%参与者因"同事都在投资"而跟风加入。
当少数人通过非法途径获利而未受惩戒时,便形成负面示范效应。
(五)缺乏法律意识
部分公职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非法集资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一些公职人员在投资后,发现项目存在问题,却不知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在被威胁时也束手无策。
二、职场人的投资应对建议
(一)强化法律意识
职场人士应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经济犯罪的特征和危害。
通过各类方式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增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识别能力。在参与任何投资项目前,应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投资行为合法合规。
(二)职场社交“三不”
关于投资方面,建议职场人建立"职场社交三不原则":
1.不透露个人资产状况。
2.不参加同事发起的投资饭局。
3.不查看他人分享的收益截图。
(三)灵活应对,切勿从众
遇到领导暗示跟投、同事集体研究“赚钱项目”时,以“资金紧张”等原因灵活应对或离场,避免陷入“从众”。
(四)冷静投资
在职场中,无论是投资还是参与其他经济活动,都应谨慎行事、充分的调查和风险评估。
(五)投资冷静期
遇到让自己心动的投资,及时开始设置"投资冷静期",即任何投资决策延迟24小时,期间进行"三查"(查平台、查资质、查裁判文书),待24小时充分冷静和调查后再做决策。
(六)技术验证法
1.关联风险。
使用"天眼查专业版"扫描关联风险:重点查看企业司法风险、股权穿透图。
2. 备案信息。
登录"中国理财网"验证理财产品编码,非法集资产品无备案信息。
3. 合规性。
通过"国家网信办区块链备案"查询虚拟货币合规性。
湖南省永州市“上千名公职人员卷入15亿非法集资案”提醒我们,在职场中,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增强法律意识,谨慎投资决策,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护个人财产。
感谢您阅读
期待您分享相关经历、感受……
往期回顾
119万份简历砸向央企:企业责任觉醒+个体竞争力重构=共同觉醒
打工人必知!劳动合同签1年好,还是3年好?
劳动合同里藏着的10个“吃人”陷阱!从薪资到离职,手把手教你逐条排雷
让你的简历“会说话”, 优秀的简历 = 精准匹配 + 高效传达 + 细节专业”
点赞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