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恐惧表现,从“狂犬病”到“恐犬病”,你该了解的,狂犬病的认知,《从“狂犬病”到“恐犬病”,你该了解的.....》认识狂犬病 多一份认知就少点恐慌
狂犬病,俗称疯狗症,是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病原体为狂犬病病毒,它会导致动物的急性脑炎和周围神经炎症,没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当神经症状出现后几乎必然死亡,通常的死亡原因都是由于中枢神经(脑-脊髓)被病毒破坏,最终死于自主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脏器衰竭。但是只要及时的接种疫苗,一般都能诱发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消灭病毒。下面跟随拜客常识网了解一下吧!
哺乳动物中,灵长目、食肉目、翼手目等目的动物都可以成为病患,如人、猫、狗、雪貂、浣熊、臭鼬、狐狸、狼、熊、蝙蝠还有马;而啮齿目动物(除海狸外)很少感染,如松鼠、花栗鼠、兔子等,但为了保险起见,被啮齿动物如鼠咬伤后还是应该注射狂犬病的疫苗。
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者的脑脊液、口水和体液中,绝大部份通过咬伤传播,很多时令染病的人或动物特别活跃,在没有激怒的情况下发起攻击,展现其它不寻常的行为。狂犬病亦可以以麻痹方式出现,令患者显得沉默内向。亦有未经确认的实例表明病毒可经气溶胶由粘膜或呼吸道传染,在探索有狂犬病蝙蝠的洞穴时被含有蝙蝠粪便的气溶胶感染。狂犬病从一个人传到另外一个人极为少见,曾出现于器官移植,极少出于人咬人或接吻,2004年在美国一个未诊断为狂犬病的患者过世之后捐献内脏,获得捐献的四个人因狂犬病身亡。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潜伏期(平均约20~90天,最短3天,最长19年[2])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潜伏期的时间从几天到数年不等,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也没有传染性。
前驱期(约持续1-4日)
大多数患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发热、疲倦乏力、不安、恶心等症状,对疼、声、风、光等刺激敏感,咽喉出现紧缩感。半数以上病人由于病毒在伤口处繁殖而对周围神经元产生刺激,因而感到伤口附近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爬蚁走感。
兴奋期(痉挛期。本期约持续1-3 天。)患者各种症状达到顶峰,出现精神紧张、全身痉挛、幻觉、谵妄、怕光怕声怕水怕风等症状,因此狂犬病又被称为恐水症,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表情极其恐怖、烦躁不安、惊惧,有大难临头、死亡即将降临的预感。较理智的人,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时,尚能主动要求医护人员把自己捆起来(约束起来),断断续续向家人吩咐后事,其生离死别的悲惨场面,惨不忍睹。多数病人两目惊楞而绝望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时而躁动不安,冲撞,狂呼乱叫,力大超人,十分恐惧死亡。由于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受损,引起呼吸肌、吞咽肌痉挛而出现恐水、怕风、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恐水是绝大多数狂躁型狂犬病特有症状之一(个别患者恐水症状并不典型,亦不一定在早期出现),恐水表现很具有证病性,除狂犬病癔病外未在其它疾病中见到过。饮水、闻及流水声、看见水或仅仅提到「水」字都可导致咽喉肌严重痉挛。吞咽困难,故患者虽然极度干渴却不敢饮水,即使饮亦无法下咽。他人用大棉签蘸水送入口中,帮助解决干渴之苦,但仍无法下咽,呛咳不止,加重咽肌痉挛。随病程发展,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大汗淋漓、唾液分泌增多、大量流涎,尤其小儿患者,因咽部疼痛和阻塞感,更加重了烦躁,用双手撕拉自己的咽部、颈部,并向四周胡乱吐唾沫。
由于声带痉挛,吐字不清,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小儿张口嚎哭,声音沙哑哭不出声,有群众误认为是「学狗叫」。怕风亦是狂躁型狂犬病患者较为特殊的症状。即使是微风:用手在其面前拂动扇风,用嘴对其面部轻吹,身边行人走过带动之风或开关门窗所致穿堂风等,均能激惹患者咽肌痉挛。患者躲在房子里,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对声音、光亮、疼痛甚至医师触摸肢体等任何刺激都特别敏感,可激惹其咽肌发作性痉挛。患者极其痛苦,不仅无法进食、饮水,而且常伴有辅助呼吸肌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和缺氧。主要为抽涕式裂嘴样呼吸,面部肌肉抽动,颜面口唇青紫,甲床紫绀,并可能出现四肢抽动,甚至全身呈疼痛性抽搐状态。患者缺氧如此严重,但吸氧却十分困难。由于躁动不安,用鼻导管或鼻塞甚至面罩给氧,不但安置困难,而且也不好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