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科学养生 早晚各注意五件事让你健康没烦恼

常驻编辑 健康常识 2021-07-09 生活常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其实,你想要健康并不难,只要你养成良好的而生活习惯,并且在早晚科学的养生,就一定会让你拥有健康的。今天拜客尝试网的小编就来告诉你早晚各注意五件事,身体力行,就可以让你健康没烦恼。一起来看看吧。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早上注意五件事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1)喝水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早上醒来起床之后,当你在刷牙过要吃早饭的时候,及时的喝一杯白开水,能够迅速补充水分,但是不要一口气喝下,最好咀嚼几下再入喉。这对肠胃起到了清理作用,同时也告诉身体,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了。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2)起床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早上一觉醒来要慢慢的起床。最好轻轻伸展四肢,再动动头和身躯。有时间的话,先搓热双手热敷眼睛,按摩眼、鼻附近的穴道。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尽量不要急忙起身,这会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引起头晕。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3)排泄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有的人习惯在早上起床之后去上厕所,而有的人则喜欢在吃过早饭后,其实每天起床后就先去上厕所大便是个好习惯,把前一天的废弃物排干净,对健康很有帮助。没这个习惯要努力去培养,三餐多吃些高纤维的蔬果和粗粮,慢慢会习惯成自然。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4)洗澡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早上洗澡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神醒脑也增加活力。也会增进新陈代谢,有利减肥。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5)营养早餐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早餐是一整天最重要的一餐,是一天精神之泉源,让你整天活力百倍。专家建议早餐的内容有:蔬果+蛋白质+谷类。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以下是晚上要注意五件事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1)咖啡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喝太多的咖啡会刺激神经系统,白天工作时能提振精神,还有利尿作用。但是这二项功能都会导致失眠。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所以,拜客尝试网的小编建议大家在睡觉之前最好不宜要喝咖啡或者是茶之类的能够影响人睡眠的饮品。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2)七分饱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晚餐不宜吃太饱,腹胀感会影响正常睡眠。有些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气体,如玉米、豆类、洋葱、大白菜、香蕉等,晚餐也最好少吃。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3)辛辣食物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晚餐吃辛辣食物也会影响睡眠,辣椒、大蒜、洋葱等会造成胃有灼热感和消化不良。尤其冬天时喜欢吃麻辣锅,也最好避免在晚上。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4)酒精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有些人睡前喝酒有助睡眠,让人容易入睡,但是却会让睡眠状况一直停留在浅眠期,很难进入深睡期。酒精还会让人在睡眠中途清醒,还会增加心跳,身体无法好好休息,反而影响睡眠。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5)自我沉淀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忙碌一天下来,有时候虽然很累,但却不一定能够马上入睡。离开电视和游戏机,去看看书,或者学习静坐。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把思想放空,沉淀下来,这样会有更好的睡眠品质。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睡前不能吃的6种食物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坚果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坚果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益健康。但是,无论饱和脂肪酸还是不饱和脂肪酸都容易导致胃酸反流。科夫曼博士表示,睡前应尽量少吃或不吃腰果、核桃和花生等坚果。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柑橘类水果或果汁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柑橘属水果富含维生素C,但口感较酸,睡前吃太多更容易导致反酸。科夫曼博士表示,睡前最不应该喝橙汁或青苹果汁。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科夫曼博士表示,饮酒容易导致贲门(食道和胃的接口部分)松弛,更容易胃酸反流。另外,睡前饮酒虽然可能有助快速入睡,但是睡眠始终处于浅睡期,很难进入深睡期。酒后即使睡了很长时间,醒来后仍然感到疲乏无力。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巧克力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巧克力属于高脂肪食物,还含有咖啡因以及鲜为人知的兴奋剂可可碱。睡前吃巧克力容易导致头脑清醒,入睡困难。这些物质在体内平均停留时间为3~5小时,有时甚至更长。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油腻食物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包括冰淇淋、饼干和芝士汉堡在内的高脂肪食物容易导致贲门松弛,更容易发生胃酸反流。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苏打水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苏打水对贲门具有损伤作用,因而容易增加反酸几率。碳酸饮料还容易导致胃部压力增大。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总结:通过小编上文的介绍,你知道如何科学的养生了吗?小编介绍的关于早上做好五件事以及在晚上要注意哪五件事你都清楚了吗?大家在平时一定要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8yX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