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夏天多发食物中毒 这样快速急救

常驻编辑 健康常识 2021-07-09 急救

夏天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食物中毒怎么办呢?告诉你有效的急救方法!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很多食物中毒患者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中毒症状,往往在送到医院的时候,症状已经非常严重。因此,食物中毒后早期发现和处理十分重要。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食物中毒后的第一反应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食物中毒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腹部不适,中毒者首先会感觉到腹胀,一些患者还会腹痛,个别的还会发生急性腹泻。与腹部不适伴发的还有恶心,随后会发生呕吐的情况。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食物中毒一般可分为细菌性(如大肠杆菌)、化学性(如农药)、动植物性(如河豚、扁豆、豆角)和真菌性(如毒蘑菇)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既有个人中毒,也有群体中毒。其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吐泻严重的还能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食物中毒怎么办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同时,立即拨打120呼救。在急救车到来之前,可以采取以下自救措施: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催吐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经大量温水催吐后,呕吐物已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胃黏膜。如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液体,则提示可能出现了消化道或咽部出血,应暂时停止催吐。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导泻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病人吃下中毒食物的时间较长(超过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用大黄、番泻叶煎服或用开水冲服,都能达到导泻的目的。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保留食物样本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由于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保留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提供给医院进行检测。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特别提示:这种紧急处理只是为治疗急性食物中毒争取时间,在紧急处理后,患者应该马上进入医院进行治疗。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烫伤疾病让我们难以预料,但又会经常发生。患有烫伤疾病,快用以下方法急救!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1、先用凉水把伤处冲洗干净,然后把伤处放入凉水浸泡半小时。一般来说,浸泡时间越早,水温越低(不能低于5℃,以免冻伤),效果越好。但伤处已经起泡并破了的,不可浸泡,以防感染。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2、用淡盐水轻轻涂于灼伤处,可以消炎。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3、在受伤处,擦上酱油或蜂蜜、猪油、狗油、生姜汁,均能收效。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4、用鸡蛋清、熟蜂蜜或香油,混合调匀涂敷在受伤处,有消炎止痛作用。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5、切几片生梨,贴于烫伤处,有收敛止痛作用。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6、小儿烫伤后,用黑豆25克加水煮浓汁,涂搽伤处,有疗效。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7、轻度烫伤,可将干废茶叶渣在火上焙微焦后研细,与菜油混合调成糊状,涂搽伤处,能消肿止痛。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腿脚抽筋的现象常常是突然袭击,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腿脚抽筋急救呢?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对于老人来说,抽筋可不是件小事,它可能导致摔倒和疾病突发。所以要及时做好急救工作。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抽筋时,肌肉会突然不由自主地收缩和疼痛,这通常是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天气寒冷,运动前热身不足所致。而大量出汗、腹泻或呕吐会使身体水分及电解质大量流失,也会引起抽筋。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的抽筋,缓解的方法不同。脚抽筋时,可以用脚尖站立,或将脚趾向上翘,等到抽缩的肌肉放松后,再按摩脚掌;如果是大腿后面肌肉抽筋时,可以先抬高腿,使膝部伸直。如果是大腿前面的肌肉抽筋,可以屈膝,同时按摩抽筋的肌肉;小腿抽筋时,先伸直膝盖,用手抓着脚尖,慢慢朝膝盖方向推,也可以轻轻按摩抽筋的小腿肌肉;手指、手臂抽筋时,有两种方法可以缓解,第一,伸直肘部,慢慢扳直手指关节,将手腕向手背方向伸展。第二,以轻柔的力度按摩,千万不要拍打或叩击。f4N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关于爱狗的日常急救常识
  • 甲烷中毒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方法
  • 聚会醉酒后如何急救
  • 急救常识 出现意外应该如何急救
  • 毛毛虫蛰了怎么办 毛毛虫蛰了急救措施
  • 预防农药中毒 常见的中毒途径与急救措施
  • 农药中毒怎么办 农药中毒如何急救
  • 如何止血 日常急救止血知识
  • 急救常识 生活中的一些急救小常识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