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六大绝招帮你战胜空调病

常驻编辑 健康常识 2021-07-09 空调病

整日躲在空调房间里享受清凉惬意。不过空调带来凉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副产品——“空调病”。夏天到医院就诊的呼吸科病人陡增,有不少人得了“空调病”,儿童、老人和白领女性尤其居多,表现为头痛、咳嗽、流鼻涕、上呼吸道感染,重则发烧、腹泻。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何别让“空调病”侵扰呢,笔者总结了几个招数,仅供参考: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绝招1:用净化屋冷风机清凉又洁净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对于中老年人、孕妇、产妇、婴幼儿,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长期吹空调的确会给健康带来负面作用。有冷气过猛的原因,也有密闭房间空气污染的原因。因此,一种降温更柔和,又有净化空气和水功能的亚都净化屋冷风机,也是对付空调病的最佳武器。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种冷风机基于等焓降温的原理,利用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继而从空气中大量吸收热量的过程,来实现制冷降温的效果。以亚都冷风机为例,它使用北欧针叶林提纯而成得原木湿膜滤芯,无须加入冰晶,出风口温度就比环境温度低3-6度。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冷风机能在净化空气的同时净化水,可以除去空气中的灰尘、病菌等污染物。它使用的时候最好能开窗通风,因此吹出的风更新鲜、更洁净,对健康更有利。这种产品耗电不到空调的十分之一,更为节能环保。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绝招2:多开窗通风穿棉质衣物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夏天空调病最容易侵袭的有两个人群,一个是儿童,另一个是女性。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最易患上“空调病”,原因在于儿童的温度感差、体温调节功能差、免疫力弱,因此长时间吹空调,儿童很容易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此外,密闭空调房间内空气污染,空调内藏有病菌和灰尘,直接刺激儿童的呼吸系统,成为诱发儿童患“空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女性尤其是白领女性,夏天喜欢穿短衣短裙,衣单质薄,在温度调得较低的空调房间里呆得时间过长,使血管收缩、血液流动不畅甚至肌肉痉挛,进而引起下肢或全身发冷、关节僵硬或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月经不调、痛经。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防止空调病方法很简单,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低。避免户内外温差过大。另外,儿童和女性要保证衣物,最好是棉质面料衣服,透气透汗、又保温,皮肤感觉也更舒适。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绝招3:适量药物治疗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种感冒是因为夏季闷热,湿度比较大,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比较贪凉,比如吹空调等,感受了风寒之邪。也是空调病的一种表现。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治疗“暑湿感冒”这样的空调病,可主要采用清暑祛湿的方药。常见的中成药有祛暑丸、暑湿感冒冲剂、金衣祛暑丸、藿香正气丸、清暑益气丸和小儿暑感宁糖浆等,也可采用暑热感冒冲剂、清凉冲剂和银黄注射液治疗。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绝招4:去医院看病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已经得上了空调病,病情又严重的话,那还有最后一个方法,到医院去!当然,还是希望诸位尽量不要用到这最后一招。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绝招5:喝姜汤驱散寒气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有句老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医生表示,常在空调房内上班的人可以早上吃点姜。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可有效防治“空调病”。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吃些姜可以驱散体内的寒气,帮助身体出汗,有效排毒。姜性暖,能够温胃健脾。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现成的姜汁供应,上班族可以早上起床后或者临上班前喝2~3滴姜汁,可以有效防治“空调病”。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绝招6:避免“冰火两重天”急冷急热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很多人从烈日炎炎的外面走到户内,恨不得把室内的空调温度调得越低越好,让自己享受一个“冰火两重天”。但因为出汗时汗孔、毛细血管都处于张开状态,突然欲冷风时急剧收缩,很容易感冒、中暑。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要防止空调病的发生,有汗时进空调房,切记先换掉湿衣,擦干汗水,切勿立于空调风口图一时痛快。要经常开窗换气,以确保室内外空气的对流交换。另外,开机1-3小时后关机,然后打开窗户将室内空气排出,使室外新鲜气体进入。空调温度别太低,一般在24-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可超过7℃,否则将加重体温调节中枢负担,并避免坐在冷风直吹处。ud7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远离空调病 夏天这样降温可长寿
  • 空调病吃什么药
  • 什么是空调病 谨防夏季空调病来袭
  • 你被空调调控了吗 小心空调病
  • 白领如何躲过空调病
  • 空调病的症状 5种吃法摆脱它
  • 空调养生万恶的空调病 吹空调致MM发胖
  • 留心办公室“空调病”
  • 2法儿童远离空调病
  • 办公族全方位预防空调病方法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