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艾灸融合再升级:谢氏场灸新疗法造福百姓
后疫情时代,养生这个话题被提出的越来越频繁,也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各大媒体平台也相继推出各种健康节目,大力宣传相关知识。然而,尽管多媒体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如何筛选出有价值的养生方法已经成为人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比起他们的盲目尝试和探索,有时候选择专业的团队和可靠的产品,可以为我们提供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养生方法。
有着几千年发展历史的艾灸,为大众所熟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众所周知,艾灸是用易燃的艾绒在体表的穴位或患病部位进行灼烧和熏制。艾灸借助药物的温热刺激和经络的传导,起到温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中西医都高度评价艾灸的功效,人们也多次尝试艾灸。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艾灸品牌,融合了传统中西艾灸的特点,创新新疗法,造福于民。谢的场灸就是其中之一。
中西医结合,打造艾灸之创新
传统上,艾灸具有温经通络、燥湿散寒、升阳复阳、消积行气、活血化瘀、散结散结、解毒清热、防病保健、强身健体等作用。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中医对艾灸机理的认识从未取得突破。因此,虽然艾灸方法更加多样化,但并没有根据艾灸机理创造的艾灸方法。此外,目前艾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和培训,缺乏系统的理论认知,影响了艾灸的疗效。艾灸专业师资缺口巨大,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如何解决传统灸法的痼疾?如何让艾灸与时俱进,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谢的场灸结合了中西医艾灸的精华,帮助人们固本培元,从根源上打破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应运而生。据了解,谢的场灸是在中西“一元论”哲学指导下形成的一个系统的灸法体系。包括西方的“场”一元论和中医的“气”一元论。谢的场灸结合了西方物理学的“场”,把世界的“实”与“场”统一起来,体现了中医的“气”,把世界的“有”与“在”统一起来。通过分析该领域不同艾灸方法的面积大小、方向性、集中性和连续性等特点,分析总结了艾灸产生的热量和穿透力的差异。最后,根据有效原理、操作复杂程度、现代人体质特点、患者接受程度、可操作性等实际因素,对传统艾灸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开创了“气悬灸”“药花灸”“无痛麦灸”“阳明大灸”等一系列野战艾灸疗法及其适用范围。
谢氏场灸:以“灸场”应对身体变化磁场
当传统艾灸遇到快节奏、便捷的现代生活,传统艾灸如何实现华丽转身?通过改变艾炷的大小,加入不同配方的中药来改变灸场,达到更精准、更快速的效果的艾灸方法。谢的场灸认为,艾灸更重要的作用因素是非热效应。艾灸释放的辐射波复杂多样,艾灸对身体的作用实际上是一种“场”,故得名“谢氏场灸”。根据谢的场灸研究,不同的灸法实际上是通过改变灸法来实现对不同身体状态的调节
记者了解到,谢氏野战艾灸是由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以博士为首的博士团队在北京仁济堂诊所创立的。其中,谢敏博士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北京大学中西医结合最高殿堂健康科学中心,致力于探索医学的最佳途径,深入培育中医内外治法,擅长以脉诊为指导,以四大疗法治疗儿科和内科疾病。
与其他灸法相比,谢的场灸侧重于中医与灸法的结合,艾药结合改变了灸场。“谢氏场灸”的特点有:“药花灸”结合了传统隔药灸和麦粒灸的优点,还有“阳明大灸”加厚加药。将不同配方的中药粉与药汁配合进行花灸,混合成不同疾病的配方,隔药灸的每个毛孔都进行麦灸,避免了传统麦灸的灼痛感,保留了麦灸的聚处性、穿透性强、温热柔和的特点。针对现代人寒湿堵塞时间长、堵塞面积大的特点,谢氏场灸设置了较粗较大的大艾条,并加入不同的中药配方,以药聚艾气,艾条入药。艾灸的领域更大、更集中、更有方向性。值得一提的是,谢氏场灸因其灸法多样,适用于各种人群、各种疾病,是一种受众广泛、普适性强的系统灸法。特别是对疾病(颈肩腰腿痛、妇科炎症、痛经、鼻炎、不孕症等)的艾灸调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体质调理(肥胖体质、上热下寒体质、重感冒体质、身体瘦弱、血虚体质),并取得了突出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