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幽门螺杆菌远离儿童:浅析安全抗幽罗伊菌vs卵黄抗体
根据最新数据,在我国,幽门螺杆菌的平均感染率高达59%,其中儿童感染率平均为40%。
01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要不要治疗?
按照现行的相关指南,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必须根除治疗是明确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时才需进行。
为什么不是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儿童都要根除呢?
其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全,为避免药物对儿童肝肾损伤,因此对于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儿童,并不主张为了预防成人期幽门螺杆菌相关并发症而进行根除治疗。
那么问题来了,根除幽门螺杆菌,这里指出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根除Hp的常规治疗方案:
一线方案(首选方案):
适用于克拉霉素耐药率较低(<20%地区,方案为: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疗程10或14 d;
若青霉素过敏,则换用甲硝唑或替硝唑。
克拉霉素耐药率较高(>20%)的地区,含铋剂的三联疗法(阿莫西林+甲硝唑+胶体次枸橼酸铋剂)以及序贯疗法(PPI+阿莫西林5d,PPI+克拉霉素+甲硝唑5d)可作为一线疗法。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可供选择的抗生素有限,且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一些可以用于成人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抗生素常不宜用于儿童,使得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由于药物选择的限制而非常困难。
儿童由于各器官系统还在发育过程中,也容易对各种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尤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需要联合多种药物治疗,更容易导致儿童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医生在用药过程中,会权衡用药利弊,以此来判断是否进行根除治疗。
02
不用抗生素,就不能除幽门螺杆菌了?
解决方案当然有,近年来,针对幽门螺杆菌的非抗生素治疗研究已经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涉及如各种特异性益生菌(如罗伊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布拉氏酵母菌等)、幽门螺杆菌卵黄抗体(Hp IgY)等,都已经有了相关的研究和报道,通过非抗生素替代疗法改善患者症状或者辅助抗生素治疗,已成为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新途径。
这里我们列举下目前主流的,也是效果最好的幽门螺杆菌非药物治疗的方案,不吃药,也能杀灭幽门螺杆菌。
益生菌-罗伊氏乳杆菌
研究显示罗伊氏乳杆菌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通过竞争机制抵抗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的黏附,从而预防早期幽门螺杆菌的定殖感染,其中菌株DSM17648还可以通过特异性的物理性聚合作用与幽门螺杆菌生成共聚物起到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已有很多研究显示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具有多重抗菌作用: - 直接黏附胃上皮,产生黏膜屏障作用,竞争减少幽门螺杆菌定植
- 与幽门螺杆菌竞争营养物质,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 - 破坏幽门螺杆菌周围碱性环境,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 常见产品:拜奥BioGaia益生菌等
卵黄抗体
卵黄抗体最早由德国莱比锡医生在1893 年发现,是鸡血清 IgG 转移到卵黄中形成的一种多克隆抗体,也是蛋黄存在的唯一一种免疫球蛋白IgY。通过免疫注射产蛋鸡,即可由其生产的蛋黄中获取相应的抗体,并可用于相应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这类制剂称为卵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