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罗发了一条微头条下面,有几位粉丝朋友比较关注到底是支架还是搭桥,给大爷最后做的是支架,虽然难度很高,但是还是完成了。那么今天也借着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支架和搭桥的选择问题。
不管是在跟病人的诊治过程中,还是身边有一些朋友为他们的亲友询问,老罗经常会遇到很多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且已经有了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他们也有这样的困扰:经常拿不定主意,到底是选择搭桥还是植入支架呢?
支架和搭桥,究竟该如何选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能用一句话就能概括的清楚的,先给大家讲一讲,支架和搭桥分别是怎样的手术,再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支架手术,也就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就是通过从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进入血管内发生病变的位置,将球囊导入,到达冠脉狭窄的位置再扩张打开球囊,植入支架,把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位置撑起来。
支架手术的特点就是创伤相对较小,手术术后恢复快,像许多年纪大、身休能力无法承受搭桥手术的患者,都成功接受了介入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支架手术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也仅仅为0.26%,总体上来说,支架手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
搭桥手术,也就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是从人体的其他部位取部分血管,从主动脉处跨过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位置,再与对应远端的血管吻合连接来达到给病变远端心肌进行正常供血的目的。因为这条心的血管是跨过病变位置,就像搭了一座桥,所以也叫“搭桥”手术。据国内一项关于搭桥手术院内死亡率统计显示,其死亡率为1.0%~2.5%。
一般进行搭桥手术,还需要配合体外循环、麻醉等多个学科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对团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大型心脏中心在这方面是比较成熟的。
总的来说,因为支架手术围手术期的死亡率要低于搭桥手术,再加上其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一般来说是会首选支架手术。但是,复杂和弥漫的病变却并不一定适合支架手术,这个要根据患者个体的情况来做判断。
像有些慢性的动脉完全闭塞的病变、血管成角严重的极度扭曲的病变等等,这些对于支架手术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像那些存在有多支血管病变而且病变段比较弥漫的,则需要考虑植人多枚支架,那么相应的可能会出现不良事件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这样来比较的话,对于搭桥手术而言,不管你血管中间的病变有多复杂或者多么的弥漫,桥血管完全可以绕过这些难题,直接到达远端来给心肌进行供血,自然就规避掉了这些复杂以及弥漫病变本身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
因此,有时候作为心内科的医生也会考虑从患者获益最大化这个角度出发,建议部分患者去做搭桥手术可能效果会更好。
坊间有种说法,说如果医生跟你说预计可能要放3个以上支架的话,这个就是不合理的,正常来说,如果放3个以上的支架就最好是搭桥。
这种说法和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患者在选择搭桥和支架,并不是简单的可以通过要置入几个支架就可以来做出决定的。
对于年纪比较大的高龄患者、患有慢性肺疾病等合并症的患者来说,搭桥手术的风险比支架手术要增加不少。换一句话来说,假如衡量一下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如果患者承受搭桥这种开胸大手术的风险太高的话,即使他的病变较复杂和弥漫,在综合各方面的权衡之下,支架手术可能是更合理的选择。
而对于有些年纪没有那么大的患者,如果本身没有什么合并症,可能 觉得自己对于搭桥的风险可以承受的住,也是可以考虑搭桥的。但是也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如果搭好的“桥”在十几二十年后闭塞之后该怎么办?基本上按照现阶段我国的技术,几乎进行二次搭桥的几率是微乎其微,一旦这座桥血管出现了问题,就只能寄希望于支架手术了,那难度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