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烧心很难受,还经常口腔溃疡,800年前的古方最善调理此症

前段时间在后台看到有朋友留言询问,想知道自己经常口腔溃疡,还有胃胀和烧心的症状,这种病情中医应该如何调理。
胃热是发病根源
这是典型的胃热症状。所谓“脾胃有客热,热气熏发于口,两吻生疮。”这是隋代医著《诸病源候论》上的说法,当时的医家已经对口腔溃疡有明确认知了。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比古人高出不知多少,这也代表着餐桌上高脂高热的食物更多,吸烟喝酒的不良嗜好也更加普遍。
饮食以及烟酒嗜好不加节制,火热于胃中化生,并循着经络上扰,以致熏蒸口舌,最终形成了口腔溃疡。

而胃胀、烧心同样是因为胃热烧灼食管与胃造成的,这种病情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造成更严重的肠胃疾病,比如说反流性食管炎等。
中医单纯应对胃热的情况,可以用《脾胃论》里记载的名方“清胃散”作为基础,这个方子清胃凉血,最善调治胃中积热引起的口腔溃疡,还有牙龈炎、牙痛等症状。

而对于同时有胃胀和烧心症状的患者,我一般在清胃散原方基础上再加海螵蛸、白芨和竹叶三味。当然,患者自身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清淡,少吃油腻、辛辣的东西。
一道古方解除八年溃疡顽疾
清胃散这个方子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之手,是中医调理胃热的常用方之一。原方由黄连、牡丹皮、生地、当归还有升麻这5味药材组成。其中,黄连药性苦寒,可用于清胃中的积热;生地与牡丹皮善于凉血、滋阴和清热;当归则起到养血和血的效果;最后的升麻能够解毒散火,同时也是阳明引经之药。

五种药材共同作用,使清胃散达到凉血清胃的目的,现代的中医医家也常用其治疗胃中积热造成的牙周炎、牙痛还有口腔溃疡等问题,效果颇为突出。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医家分享的病例,那位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8年,每年都发作3到5次,发作的时候口内各处均有散在溃疡,疼痛之余还伴随着口干口苦。

分享病例的那位医家在辨证后认为,这位患者是胃中有积热,火气上攻造成的口腔症状,所以清胃散为基础,再加栀子、石膏、防风和甘草四味药材。
患者服药3剂后症状就有明显好转,但还有部分溃疡未去,医家又加白芨后再服3剂,溃疡基本愈合,疼痛也随之消失。后来医家对这位患者随访了一年,发现其溃疡再没有复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