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中国医生》被骂诋毁中医了!
原因吗,很莫名其妙。
电影里的快递小哥金仔,在疫情期间坚持接单,说是为了给孩子赚奶粉钱,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也是为了那些被困在家里缺食少药的困难家庭。
上苍并没有因为他的善良多给予一些眷顾,在帮助了一位偷跑出来的无症状感染者老人后,他被确诊,送入方舱医院。
方舱医院是会给患者提供中药汤剂的。现实生活中,武汉所有方舱医院累计服用中药的人数超过90%,数据也显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相比,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减少了2天,普通症转为重症的概率也更小。
导演加上这一段描写,显然如实还原了疫情中中医药起到的重大作用,在中医不如西医的普遍迷信下,是极有意义的。
但老话说得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金仔并没能如观众所盼的那样,迅速治愈出院,与同样治愈的妻子和刚刚诞生的孩子相聚,而是转为重症,一度病危,到了不得不上体外人工膜肺代替心肺功能的地步。
于是,在一些对电影一知半解的人眼里,《中国医生》的罪过来了。都服用了中药汤剂,反而病情严重了,这不是刻意在黑中医吗?
当然不是!如果你看过电影就会知道,金仔的病情加重是因为他进入方舱医院后一度拒绝服药,所以才会耽误了病情,绝不是什么网上说的吃了中药导致病情加重!
从网友评论来看,看过电影的人都会知道,有些没看过电影的人听风就是雨,借着黑电影的机会随手黑中医,以为是一举两得,其实根本就是别有用心!
节奏带得轰轰烈烈,总有人没看过电影,又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看到那么多人信誓旦旦,难免会怀疑《中国医生》的立场。其实,只要看过《中国医生》,对这种言论只会觉得好笑。
况且,电影里也提到了,在疫情初期,指导组召开会议时,面对束手无策的严峻形势,就明确表示“要结合中医进行治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片方挺中医的态度,难道不是再明确不过了吗?
不清楚那些凭借片面之词诋毁《中国医生》的人是什么心理,照我来说,评判一部电影的前提,是先走进电影院。
《中国医生》或许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它在疫情后反映武汉的影视作品中,绝对是排在前列的。
博纳影业不惜血本地支持,导演刘伟强一遍遍地推敲剧本,演员们拍摄过程中付出的心血,这部电影怎么会不出色?
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在打造主旋律影片的同时,创作团队始终没有忘记这是一部医疗电影。
而医疗电影的优秀与否,与电影的专业度是分不开的。
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中心静脉穿刺、心包穿刺、ECMO置管……剧组甚至还1:1地还原了武汉金银潭医院的ICU,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真正的医生看到,也不会出戏!
围绕插管和拔管的种种细节,更是让人如置境中。插管时的镇静和放导丝,拔管前的吸痰,拔管后让患者咳嗽……把影院里的我们真实带入了那个命悬一刻的时候。
当第一位患者拔管成功,银幕前的我们也跟着欢呼雀跃,仿佛又回到了2020年,心情随着武汉疫情的情况起起伏伏,不由自主。
不会插管的医生杨小羊也是电影打造专业度的一环,从犹犹豫豫不敢插管被陶医生骂,到主动提出拿超声,他的成长和前辈医生的督促,深刻说明了医疗行业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