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西医主要以观察性治疗、手术以及针对伴随甲状腺结节而发生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治疗为主,临床疗效并不满意。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甲状腺结节患者多伴有急躁易怒、性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像学观察发现情绪激动会使小血管充血破裂,导致结节迅速肿大。说明爱生气,情绪异常是导致结节产生的重要原因。

从中医角度分析,甲状腺结节,虽有气滞、痰凝、血瘀之别,但其发病的内在因素多为正气虚弱,病邪乘虚而入,结聚于经络、脏腑,导致气滞、痰凝、血瘀等病理产物堆积,酿成瘿瘤之病。故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在于“正气不足,血流不畅,血瘀痰凝”。
无论从中医还是西医方面分析,本病的基本病机都是瘀血阻滞,气滞痰凝,故而活血化瘀、化痰消瘿是本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临床康复医案:
湖南唐女士,39岁,甲状腺结节,平日爱生气,情绪不好,于2018年10月份就诊。
自诉神疲乏力,食后腹胀,有憋胀感,脾胃不适,手脚发凉,心烦急躁,纳眠可,大便干,2-3日一行,小便调。
查体:望诊颈部有较小包块,质软,无压痛,活动度差,舌淡白,苔滑腻,有齿痕。
2018年9月外院b超显示:甲状腺右侧叶可见一约10*5mm大小的低回声区,边界清,形态规则,内回声分布欠均,另左侧叶可见一约6*5mm类似低回声区。
西医诊断:甲状腺双侧叶低回声区,性质待定,TI-RADS 3类。
中医诊断:瘿瘤,痰气郁结,伴脾虚痰湿症。治法:温中健脾,行气活血,化痰散结。

配以外敷散结药膏(配方:浙贝母、白芷、夏枯草、川穹、青皮、木香、元胡、郁金、红花、当归等20多味药材制成膏贴)贴敷人迎穴,扶突穴,交叉贴敷,6-8h/天。
内服中药颗粒剂(配方:醋鳖甲、蒲公英、浙贝母、姜半夏、茯苓、猪苓、泽泻、竹茹、藿香、佩兰等20多味药材配伍),每天早晚冲服一次,15天一调方。
2018年12月14日,复查b超,外院b超显示:甲状腺内部回声尚均,未探及明显异常结节,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来我院复诊,诉乏力感消失,腹胀便秘情况改善,胸闷憋胀情况好转,手脚发凉情况改善,情绪状态恢复,查体:患者精神状态良好,面色红润,颈部肿块消失。
嘱患者守前法间断巩固治疗2个月。

病例分析:
患者素体痰气郁结,故用散结膏,贴敷扶突穴,人迎穴,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加上患者有脾虚痰湿症状,配合内服药物治疗,疏肝解郁,活血通络,软坚散结,坚持用药3个月,两侧甲状腺结节消除,说明中药散结疗法,辨证治疗正确。
甲状腺疾病的产生根源在于体内痰气郁结,痰气产生的原因又在于脾失健运,脾胃运化能力下降,导致痰气淤堵,形成结节,许多患者都伴随有脾胃问题,气血问题,在治疗中,需要结合内服方剂,同步调理改善脾胃气血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身体代谢正常,结节得以软化消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