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喜欢的一项运动,关键是操作起来比较方便,随时随地都能进行。那么,跑步一般会造成什么伤害呢?
1、膝盖损伤
跑步运动中,最常见的就是膝盖损伤,主要是由于跑步时髂胫束与股骨外上髁的过度磨擦,导致韧带或滑囊发炎并使髂胫束的滑动受到阻碍或是膝关节伸屈时髌骨运动轨迹不良造成劳损、创伤以及错位,长期会出现跑步膝。跑步中姿势不对、跑步运动量过大、没有热身,场地弹性差等都是容易造成膝盖损伤的。
对策:跑步前对膝盖周围的肌肉群进行认真热身,跑完后对肌肉进行放松,加强核心肌群锻炼。
2、脚踝受损
在跑步过程中跌倒、滑倒是最常见的导致脚踝扭伤的原因,还有像跑步姿势不对、跑鞋不适合、跑步场地弹性差等也可能发生脚踝扭伤。
对策:停止运动,轻度的可以自行处理,严重要就医治疗。跑步前选择合适的跑鞋和正确的跑步场地,认真的进行热身运动,跑步时控制好运动强度。
3、大腿损伤
大腿后部损伤也可以说是掴绳肌损伤,是由于股四头肌比掴绳肌强壮,跑步过程中就容易导致大腿后部受伤。
对策:可以缓慢、轻松的步伐去跑,平时通过单脚掴绳肌弯举(双脚举起阻力物,这时慢慢单脚放下)和单脚硬拉来加强掴绳肌力量。
4、小腿酸痛
胫骨、肌肉和胫骨之间的连接组织被使用过度,会导致小腿酸痛,也被成为胫骨应力综合症,一般是由于穿不适合跑鞋和不正确的跑步姿势等原因引起。
对策:休息、冰敷等能帮助减轻伤痛。要使用合适的跑鞋和规范姿势,一定跑步强度适应后可以逐渐增加跑步路程,来增强肌肉的力量。
5、肌肉拉伤
在跑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准备活动不够,运动强度过大,或是跑步动作幅度过大,导致腿部肌肉拉伤。
对策:要立即停止继续跑步。在跑步前充分热身,跑步过程中动作规范,控制运动强度,平时多做腿部肌肉力量的锻炼。
6、肌肉痉挛
跑步过程中肌肉痉挛现象也是比较容易发生的,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强直收缩的现象,通常是因热身不够、跑步中大量排汗、运动过度等原因导致。
对策:出现肌肉痉挛的情况时,要停下跑步,并采用肌肉痉挛发生时的处理方法缓解。跑步前要做好充足的热身,跑步强度不要超出自身能承受范围。
7、严重骨折
跑步过程中容易出现应力性骨折,即肌肉过度使用疲劳后,不能及时吸收反复碰撞所产生的震动,将应力传导至骨骼,可引起小的骨裂或骨折。
对策:发生应力性骨折后最好的办法就是休息。平时通过器械练习增加骨密度,同时要保证获得了足够的钙和营养。
8、正确姿势
(1)挺直腰板,保持上身一条线
跑步过程中, 需要伸直你的躯干,让后背舒服地挺起来,在跑步过程中总保持“跑步身高”。头部、脖子和背部保持一条直线, 双眼平视前方,不要低头,也不要来回扫视,这决定了你跑步的效率。有的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在跑步时喜欢身体左右摇晃,觉得这样跑起来“带劲”,其实这样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体力消耗,而且还会破坏跑步的直线性;还有一些健身房为吸引顾客,在跑步机前安装电视让健身者观看,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这样会让健身者抬头仰视,而且降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