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六个坏习惯 毁牙没商量

常驻编辑 养生误区 2021-07-09 生活常识

过了腊八就是年,很多家庭都开始备起了年货。鸡鱼肉蛋是必须的,但走亲访友肯定要备些小零食,特别是糖果。一方面小孩子最喜欢吃糖;另一方面也象征着新年甜蜜。每到过年那几天,人们就能明显感觉到又胖了一圈。不过,除了体型变胖,还有一个地方也变得更脆弱了,那就是牙齿。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过年的时候,即使再感觉喜庆,也应少吃些糖。当然了,毁牙也不全是吃糖的原因。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有其它坏习惯导致了牙齿的损坏。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吃水果过量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水果的特点是酸甜,营养十分丰富,并且还可以补充水分。于是,很多人都认为要多吃水果。但是,多吃水果并不意味着要吃很多,一天两三个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坚持每天食用。比如李子、葡萄、柠檬、苹果等水果,其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质,会腐蚀我们的牙齿。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此,正确吃水果的方式,首先,应控制好量;其次,应吃得尽量快一些,减少其腐蚀牙齿的时间;再次,吃完之后要尽快漱口。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二、吃过多的发酵食物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发酵类食物如酒酿、葡萄酒、酸奶等,这些食物或饮品经过发酵后确实营养又美味,但它们含有的酸性成分,都会破坏牙齿的珐琅质,使牙齿的自我防御能力大大降低,常常因为一个小小的牙齿裂缝,使整颗牙齿遭到毁坏。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喝葡萄酒的时候,尽量不要含一口在嘴里慢慢咽,这样会使牙齿全部浸于酸性成分中,应小口品尝。另外,可以选择酸性小一些的葡萄酒,一般来说,意大利的葡萄酒比法国的葡萄酒酸性要小一些。至于其它发酵食物,如酒酿、酸奶等,也应在食用过后及时漱口,不要让其在口中长时间逗留。更不要晚上刷过牙了才喝酸奶,虽然酸奶能助眠,但也会毁牙。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三、常喝碳酸饮料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碳酸饮料的盛行,足以说明其口味独特,受到了大众的欢迎。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它是一种垃圾饮料,对身体一点好处也没有。特别是其中的磷酸、柠檬酸等酸性成分,对牙釉质的损坏是显而易见的。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很多人都喜欢在口渴的时候喝上一瓶碳酸饮料,甚至还要选择冰镇的。似乎真能像电视广告中那样,令人瞬间感觉凉爽又解渴。但实际上,你在口渴的时候,口腔里的唾液是很少的,这时候喝碳酸饮料会因为没有唾液的中和而更加毁牙。冰镇饮料就更糟糕了,牙齿不仅要遭受酸性的腐蚀,还要接受冰冷的刺激。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四、吃“隐形糖”不刷牙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什么是“隐形糖”呢?比如咳嗽时,我们常喝的止咳糖浆。咳嗽的人都知道,夜里咳嗽得往往比白天要严重。于是,止咳糖浆就直接放在了床头柜上,咳了就喝一口,然后接着睡。这对牙齿来说,是非常不好的,很容易引起龋齿。即使是因为咳嗽太严重,晚上必须要喝药,也应尽量在10分钟后用白开水漱口。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还有一种药,是我们常常用来润喉的含片,这类药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滋润喉咙的效果,但同时也增大了牙齿毁坏的概率。因此,有些药物也是一种糖,特别是给儿童吃的药物,糖分普遍较高,一定要让孩子多刷牙、多漱口。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五、冷热交替地吃东西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种情况可能夏天还好一些,但是冬天的时候,热食较多,在空调房间里吃得热了,拿起凉水就喝的情况也是极有可能的。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一桌人围坐在一起,边吃火锅边喝啤酒,甚至还要吃个冰淇淋。使牙齿在冷热交替的过程中,不断经受刺激和考验。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首先,无论是什么季节,都不要吃过于生冷的食物;其次,出于对牙齿的保护,应杜绝冷热交替地进食,因为这样会刺激牙龈,磨损牙齿,使牙齿容易发生断裂。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六、拿牙齿当开瓶器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个场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开汽水瓶、啤酒瓶的时候,一时找不到开瓶器,直接就用牙齿“啃”。只听“嘶”的一声,开瓶成功,然后这位“英雄”很帅气地吐掉了口中的瓶盖。这样做确实很省时、省事,但是牙齿怎么办呢?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牙齿过度用力,很容易发生断裂,长此以往,牙齿会越来越容易损坏;另外,瓶盖上有太多的细菌,在你用嘴开瓶的时候,它们很轻易地就入了你的口,危害不是一点点。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结语:我们每天都在用的牙齿,在不经意间就被损坏了。人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没怎么吃糖啊,并且每天早晚也都坚持刷牙,怎么牙齿就那么容易坏呢?其实,毁牙的坏习惯不仅仅是因为糖吃得多,还有在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细节,也是保护牙齿的大忌。小编给大家总结了六点毁牙坏习惯,如果你也有,赶紧纠正过来吧。OD8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