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李一凡还在四川美术学院当老师。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了“杀马特”这个群体,奇形怪状的头发引起了她强烈的兴趣,她在最开始以为这样的一群人是走在时尚前沿,对抗主流审美的弄潮儿。
常年接受西方艺术熏陶的李一凡天真的以为原来中国还有这样一群地道的朋克。
但是当她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之后,她发现她错得离谱。
也多亏有了李一凡,世人才真正看到了“杀马特”三个字背后的辛酸。

01
同一年,李一凡通过学校的项目资助,申请到了一笔经费。
这笔经费她决定为这样一群“杀马特”青年拍摄一部纪录片,还没开拍前名字就已经想好了,名叫《我爱你,杀马特》。
一切准备就绪,该怎么联系他们成为了一大难题。
最终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好友的帮助下李一凡找到了被称为“杀马特”鼻祖的罗福兴。
罗福兴的来头可不小,可以说是“杀马特”文化的奠基人。
2007年,罗福兴和往常一样在网吧上网,耳边充斥着那些玩QQ炫舞敲击键盘的声音,空格键被敲的震天响。

玩累了的罗福兴在浏览网页,顺便休息一下已经敲得僵硬的手指。
偶然看到了美国的《人物》杂志颁布的“1995-2005年世界十大鬼才音乐人”名单。
上面赫然写着,周杰伦第十名,玛丽莲·曼森第一名。
罗福兴打开手边鲜橙多喝了一口,心里有个疑问:“为什么周杰伦是第十,这个曼森又是何方神圣?我怎么听都没听过”
既然他这么牛,那我就学习他,我也要让世界知道我的名字。
顺着百度里的玛丽莲·曼森,他知道了“朋克”,也知道了“哥特风”。这个什么朋克他也不懂,就是觉得帅。
改变外形是第一步,穿上哥特风格的夹克,做了鼻环、唇环,再描上眼线。

嘿,我不就是中国的曼森吗?
随着了解得越来越多,日本的视觉系摇滚也进入了罗福兴的视线,日本有个视觉系摇滚歌手名叫石原贵雅,左臂上纹了“俺”。
罗福兴也觉得很帅,但是只纹一个“俺”凸显不出霸气,他就纹了个“俺罗福兴”。
接着,去街边的美发店烫了一个类似狐狸尾巴的头发,从红色到黄色的渐变发色,配上小背心,一个字:精神。
然后,他让朋友拍了张照片,发到了网上。

瞬间,引爆了网络,一批QQ炫舞的爱好者成为了他的第一批粉丝。
他建立了一个QQ群,方便粉丝们交流时尚心得,他也会偶尔传几张最新出品的帅照。
这个QQ群该叫什么名字呢?
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为了高端大气上档次,决定取一个英文名。
问题来了,这几个小伙伴加在一起的文化程度都凑不齐26个字母,可把他们难坏了,就在这时他们偶然看到了街边的一个单词“smart”。
“斯玛特”,不行,不够霸气,罗福兴当机立断,叫“杀马特”!
随着这个霸气名字的诞生,“杀马特”家族在网络上迅速崛起,在最火爆的时候有几百个群,每个群都有上千人,罗福兴病毒状发型成了他们争先恐后模仿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