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纤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说的就是接下来的额黄。
额黄的画法相信各位不会太陌生,毕竟是从南北朝就流行下来的好东西。当时佛教盛行,据说女孩子们为了模仿金色的佛像就发明了这种画法。

额黄
为了让各位大唐仙女们容易掌握,甲老师特地选了比较容易的画法。除此以外也还有别的画法,比如在眉心画黄色的新月,或者用黄粉在额头扑成花蕊的形状,又或者在脸颊上扑黄粉,可凭诸位自由发挥。

《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的额黄妆
...
花钿
下一步终于到了时下最“仙”最流行的花钿,长安姐妹不要急,让甲老师细细道来。
关于花钿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是秦始皇让宫人扮神仙的时候贴上的,也有人说是上官婉儿得罪武后被刺了面才在额心贴花,还有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是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

花钿
此处甲老师用胭脂画了花钿的形状,如若担心自己画不好,也可选用北地产的呵胶来贴花。
贴花钿的材料有很多选择:金片、银片、玉片、云母片,甚至鱼鳃骨、螺钿壳、翠鸟羽毛、昆虫翅膀都可以。

唐五代妇女的各式花钿
有人认为前面我们在模特脸上描的花钿过大,这并不是甲老师我胡乱杜撰。古人画花钿的确少有大小限制,下面放张“明星街拍”以作参考:

榆林石窟第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中 临终(局部)
...
面靥&斜红
下一步甲老师教大家怎么画面靥和斜红。严格来说这算两种妆面效果,不过因为画法都比较简单,所以干脆一并讲解。
先来说面靥,这种画法据说最初是从宫里流传出来的。汉代的宫女会在脸上点两个小点暗示陛下最近“不太方便”。
面靥最简单的画法就是用胭脂在脸颊上点上“酒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