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母亲说,先借两百块,长大了再还。母亲生气了,母子之间,怎能言借。
1984年,干巴瘦的少年坐了三天两夜的硬座,去成都赶考,上火流鼻血,就拿搓软了的报纸来堵。
通过艺考后,他又回上海考文化课。结果还没进考场,就被一辆疾驰而来的汽车撞倒了。腿骨骨折,被医生勒令卧床3个月。
于是,声称“爬也要爬进考场”的王志文,成了中国高考史上第一个躺着进考场的考生。他发着高烧,躺在并拢的课桌上,把考卷铺在吊下来的木板上,答完了题。
当时,北京电影学院负责政审的两位老师到了上海,对考点中学的朱榴亭老师说,不管这个考生考得怎么样,我们都招定了。最后,王志文以文化课第一的成绩被北电表演系录取。

文化课好,是他最大的优势。北电的老师甚至直接告诉他,“我们招你来,是想让你当老师的。”后来他也的确如老师预期的,被分配到中央戏剧学院教台词,但是没人预料到,他还成了中国内地第一个视帝大满贯选手。
刚入学的王志文是班上年纪最小的,内向,有点自卑。课堂表演作业,他总是最后一个上,担心别人觉得自己幼稚。最难受的时候,他提过退学,但班主任齐士龙让他再坚持坚持。
毕业前,王志文好不容易在张军钊的电影《弧光》里谋到一个角色,结果拍了一个月,被导演辞退了。导演说他不会演戏,压根儿不是当演员的料。

那时候几乎没人说他行。只有导演系84级进修班的王冀邢,无意间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们班也就你不错。”这话让王志文记了很久。
1988年毕业后,王志文的第一个电影角色,是王冀邢导演给的,在《秘密采访》里演一个记者。10年后,王志文请王冀邢来执导《黑冰》。

《秘密采访》剧照

他走红的姿势也不那么符合常规。
八九十年代的演艺圈,最吃香的是所谓“正剧范儿”,如陈宝国、唐国强、张丰毅一般,浓眉大眼,长着一张“国泰民安”的脸,无论演帝王将相,还是伟光正的工农兵兄弟,都颇有说服力。
而王志文,微驼着背,脸上总有三分不羁二分慵懒和一分漫不经心,骨子里透着文人气儿。
毕业五年,1993年,25岁的他等到了《过把瘾》,干柴烈火,呲啦一声就着了。
糊涂的爱江珊;王志文


1993年电视剧《过把瘾》
剧中的男主角方言,在市文化馆上班,天天喝茶看报,迟到早退,外套永远比身板大两号,是个不求上进的日系文青,毫无主角光环。这在当时的影视市场上,是绝无仅有的一款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