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8岁,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后在湘西山区支教”
热爱篮球的大山少年来到了城市里的体育场,看着他和城里的孩子一起运球、投篮,龙晶睛满眼骄傲。



“常常有人问我支教的意义是什么,这就是答案吧。”
孩子,请勇敢去追远方的星,无论你在城市,还是在田野。

大山少年的篮球梦
龙晶睛时常会想起18岁初次进山支教的那天。
当时,山里还没有像样的路,她和其他支教队员徒步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达支教的湖南省凤凰县好友村小学。
现在,那里也有路了。

动人的故事里总是不缺少巧合。
比如,在龙晶睛决心放弃高薪工作投入支教事业的那一年,相距几百里之外的张鹏程,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张鹏程与学校孩子们
不同于龙晶睛给予的诗和远方,张鹏程与乡村学校孩子们的日常,更像是一场普通,却又无比宝贵的守护与陪伴。
2018年开学季,36岁的张鹏程被调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担任校长。
这是一个光听名字便与“偏远”相连的地方,也是张鹏程与这人间初次打照面的地方:
“二郎庙村是我成长的地方,现在我终于能够再次回到这里,反哺我的母校。”

张鹏程与孩子们荡秋千
初到二郎庙小学时,张鹏程以“满目萧条,百废待兴”形容学校的状况:屋顶是漏的,桌椅是破的,操场已杂草丛生,就连学生也是寥寥无几。
很多人劝他就此打住,不必浪费时间,可他不同意。
农村条件苦,一拨拨的青壮年劳动力出走家乡,到城市谋生计。渐渐地,村里就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
大多时候,被留下的人是沉默的,可无声不代表不存在,“农村的孩子,也需要人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