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七夕节虽然我国的传统节日,但目前我国全国各地关于七夕节的了解和风俗都各有不同,其中最显着的距离就是有的当地将“七夕” 视为祭祀先祖亡灵的节日,而有的当地却视为情人节,但七夕是鬼节仍是情人节呢,七月七是鬼节吗?下面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七夕
七夕是情人节,七夕节不仅仅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并且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节堪称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颜色的一个节日。
七夕节简介: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办,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请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求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风俗。经前史开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标志爱情的节日,然后被认为是我国最具浪漫颜色的传统节日,在今世更是产生了“我国情人节”的文明意义。
七夕
我国的四大鬼节:
清明节 ( 公历四月五日)
中元节 ( 阴历七月十五)
上巳节 ( 阴历三月初三)
寒衣节 ( 阴历十月初一)
清明节:
我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前史。受汉族文明的影响,我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风俗。上坟祭祖、郊游郊游是根本主题。
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释教称为盂兰盆节。与岁除、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操,也是流行于汉字文明圈诸国的传统文明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风俗。
七夕
上巳节: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曾经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在阴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和花朝节相同,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寒衣节:
寒衣节,每年阴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重视祭拜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一起,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爸爸妈妈爱人等为所关怀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