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历史上的今天1941年1月13日的今天,爱尔兰作家詹姆士·乔伊斯逝世,该历史事件记录为1941年1月13日年间的历史文献线索
在79年前的今天,1941年1月13日(农历1940年12月16日),爱尔兰作家詹姆士·乔伊斯逝世。
詹姆斯·奥古斯丁·阿洛伊修斯·乔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年2月2日-1941年1月13日),爱尔兰作家和诗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詹姆斯·乔伊是爱尔兰小说家。1882年2月2日生于都柏林一个穷公务员的家庭。从小在耶稣会学校受天主教教育,准备当神父。中学毕业前,开始同宗教信仰以及都柏林庸俗无聊的社会生活决裂,决心献身文学。1898年进入都柏林大学专攻现代语言。1902年毕业后赴巴黎学医。1903年,由于母亲病危暂时回乡,开始写短篇小说。1904年结婚后到意大利和瑞士旅行,并宣布“自愿流亡”,与天主教会统治的爱尔兰彻底决裂。先后在罗马、的里雅斯特、苏黎世等地以教授英语为生,同时从事创作。1920年定居巴黎,专门写作小说。1941年 1月13日病逝。
乔伊斯大半生流亡欧洲大陆,可是在他的小说中,题材与人物都集中在都柏林。他认为,只有彻底摆脱爱尔兰宗教、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他才能完全客观地描绘都柏林的生活。他的第一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通过描写形形色色的都柏林中下层市民日常生活中平凡琐屑的事物,揭示了社会环境给人们的理想、希望和追求所带来的幻灭与悲哀,对爱尔兰的社会风尚表现了蔑视与反感。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1916)是一部自传体中篇小说,通过主人公斯蒂芬·德迪勒斯的成长过程,描绘了现代艺术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走向艺术即走向流亡的命运。乔伊斯运用内心独白的手法,通过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来描绘他的经历和客观世界,并且以不同风格的语言表现幼年、童年、青少年等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感情。小说还提出了一套文艺理论,认为戏剧是最高最完美的文学形式,因为它具有高度的客观性;作家应该从作品中隐退,应该超越于中产阶级世界的价值观念之上,客观地反映生活。这种看法对当代西方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乔伊斯用了 7年时间写成他的代表作《尤利西斯》(1922)。这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利厄波尔·布卢姆是都柏林一家报纸的广告推销员,小说用许多逼真的细节描写这个彷徨苦闷的小市民和他的寻欢作乐的妻子莫莉以及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青年学生斯蒂芬·德迪勒斯这三个人一昼夜中的经历,实质上是现代西方社会中人的孤独与绝望的写照。乔伊斯把小说的主人公和荷马史诗《奥德修纪》中的英雄尤利西斯(即奥德修斯)相比拟,把他在都柏林的游荡和尤利西斯的10年飘泊相比拟,而且全书18章一一和荷马史诗中的情节相对应,通过全面的对比渲染了现代西方社会的腐朽与堕落,突出了人的渺小与悲哀。
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广泛运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形成一种崭新的风格,成为现代派小说的先驱。他不仅在遣词造句方面刻意创新,而且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引语和神话。但有些段落不加标点符号,以致有隐晦之感。小说出版后,其中某些词句被认为“淫秽”而受到指摘,因此长期被禁止在英美发行。直到美国法官沃尔西在1933年12月 6日做出了解除禁令的决定后,这部巨著才公开与英美的读者见面。乔伊斯在晚年几乎双目失明,但仍然埋头写作,经过十几年的艰巨劳动完成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为芬尼根守灵》(1939)。作者自称这是他的一部杰作。小说围绕着人类历史上死亡与复活的循环往复这个中心主题,描写了都柏林一家小酒馆老板伊尔威克(他代表一切人)梦中的经历,表现当代世界已进入死亡期的最后混乱。梦中的人物可以互相转化,而梦中的情节都具有复杂的、变化不定的象征意义。乔伊斯用他自己独创的梦的语言来写梦境,他在作品中不仅把英语单词拆散,重新组合为混成词,赋予多种意义,而且以多种方式使用多种语言,综合构成复杂的意义群,因而这部小说比《尤利西斯》更加隐晦。
乔伊斯的其他作品还有抒情诗集《室内乐集》(1907)和《一分钱一首的诗》(1927),剧本《流亡者》(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