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历史上的今天2017年10月4日的今天,三名科学家因冷冻电镜技术成就获诺奖,该历史事件记录为2017年10月4日年间的历史文献线索
2017年10月4日(农历2017年8月15日),三名科学家因冷冻电镜技术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
北京时间2017年10月4日下午5点45分,诺贝尔奖组委会公布消息称,将201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瑞士洛桑大学的Jacques Dubochet、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oachim Frank和英国剑桥大学的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们在冷冻电子显微术领域上的贡献。该技术可用来确定溶液中生物分子的高清晰度结构”。
三名科学家因冷冻电镜技术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
值得一提的是,以遗产设立该奖项,发明了硝化甘油炸药的诺贝尔本人就是瑞典著名化学家。
自1901年起,诺贝尔化学奖共颁发了108次,拥有174位获奖者,其中唯一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化学奖的是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尔(Frederick Sanger)。他在1958年凭借开创蛋白质测序领域,测定胰岛素氨基酸序列而首次获奖,之后在1980年因发明测定DNA序列的方法梅开二度。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统计,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平均获奖年龄为58岁,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年龄相仿”。到目前为止,最年轻的化学奖得主是时年35岁的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他和妻子,即居里夫人的女儿因为发现人工放射性而共同获得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此外,居里夫人也曾因为发现钋和镭获得过19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除了居里夫人母女,诺贝尔化学奖还有两名女性得主,分别是在1964年得奖的英国科学家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和2009年得奖的以色列科学家约纳特(Ada Yonath)。
获奖人简介
约阿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
德裔生物物理学家,现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因发明单粒子冷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而闻名,此外他对细菌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做出重要贡献。弗兰克2006年入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美国国家科学院两院院士。2014年获得本杰明·富兰克林生命科学奖。
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
苏格兰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他是电子显微镜领域的开创者之一。1975年,他与Nigel Unwin通过电子显微镜研究膜蛋白、细菌视紫红质,并由此揭示出膜蛋白具有良好的机构,可以发生α-螺旋。近年来,亨德森将注意力集中在单粒子电子显微镜上,即用冷冻电镜确定蛋白质的原子分辨率模型。
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
Jacques Dubochet, 1942年生于瑞士,1973年博士毕业于日内瓦大学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瑞士洛桑大学生物物理学荣誉教授。Dubochet 博士领导的小组开发出真正成熟可用的快速投入冷冻制样技术制作不形成冰晶体的玻璃态冰包埋样品,随着冷台技术的开发,冷冻电镜技术正式推广开来。
此次诺贝尔化学奖又颁给生物领域,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它的俗名“诺贝尔理综奖”。自1901年首次颁奖以来,诺贝尔化学奖被多次颁发给生物、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物理等领域,可谓是“不务正业”。据统计,2001年至2016年,在已颁发的15个诺贝尔化学奖中,与生物相关的化学奖达10次之多。
诺贝尔化学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个奖项之一,从1901年至2016年,共颁发了108次,拥有175位获奖者。
【诺奖研究就在身边】
诺贝尔化学奖自设立以来,就在普惠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塑料袋到脸盆,从橡胶鞋垫到汽车轮胎,从尼龙袜到仿珍珠纽扣,高分子材料产品早已扮演起人们衣、食、住、行中的重要角色。
1953年,德国科学家施陶丁格因对高分子化学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1963年意大利科学家纳塔、德国科学家齐格勒对合成高分子塑料的研究,也同样让他们共同获奖。而正因为他们的研究,使各类高分子材料的推广普及拥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维生素作为维持生命机能健康的重要组成元素,在鲜花百草欣欣向荣和飞禽走兽繁衍进化里深藏功与名。它们在药房整齐地被码成瓶瓶罐罐,等待需要补充它们的人。
1937年是维生素研究硕果累累的一年,英国科学家霍沃斯因研究碳水化合物和“预防感冒促进皮肤紧致兼有美白功效的”维生素C而获得诺贝尔奖;瑞士科学家卡雷因,也因研究类胡萝卜素、黄素及改善视力的维生素A和推动细胞代谢的维生素B而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