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
蛇蜕皮又叫“蛇蜕”,是旧汉民间信仰的预兆之一,流传于贵州都匀、安顺、贵阳等地。看到蛇剥皮是不祥之兆,也就是民间谚语所说的“蛇剥皮,死也要剥皮。”尤其是在春天。
祭蛇树也叫“祭蛇神”。云南保山潞江坝地区流行着德昂族古老的祭祀习俗。这个国家相信蛇神可以保佑农场动物,所以它每年都在农历12月20日举行祭祀。人们通常会在村子周围选择一棵较大的树作为祭祀神灵的地方,称之为“树”。"树”四周有围墙,路人必须绕行而不得靠近,并严禁砍伐。传说古代有一位老母亲,砍下一根蛇树的树枝,带回家生火。晚上,蛇神来到她家门口,扭断了她的脖子。从此没有人敢接近“树”,不敢砍伐,形成了供奉蛇树的习俗。祭祀时,全村不做农活。人们沐浴后,集体举行素祭。参加者要干净,穿衣服,每人一些粉条,豆腐,蔬菜等。,一对缰绳和一把长刀,挂在蛇树上。佛祖诵经,众人跪拜,祈求蛇神保佑全村平安繁荣。蛇菜又叫“蛇婆婆”,汉族民间传统食品,面食的一种,流行于山西、陕西等地。用发酵的白面粉做一条蛇,用两颗高粱粒做头部的眼睛,用一枚铜钱做嘴巴。钱是钱,蛇是绳,意思是发财。
七:
广州人现在吃蛇,比起以前来,已有很大发展,除了三蛇羹外,还有炒蛇丝、蛇汤、酿蛇脯、炒蛇皮等,有一百多个品种。如再配以各种猫、鸡、鲍、参、水鱼、山瑞等山珍海味,可做出千变万化的丰富蛇宴。勇敢者可吃显形蛇肉,即可以在盘中看到蛇的完整的原形;隐形的吃法,吃完了还不知是蛇。现场杀三蛇胆配酒,在广州的酒楼食肆里更令人叹为观止。席间,一个师傅提着一个笼子,里面装着三条活蛇,一条是眼镜蛇,一条是金环蛇,一条是“过树榕”,师傅随手抓起一条,左手捏着蛇头,一脚踩着蛇尾,在蛇腹中按一下,用小刀划开一个小口,轻轻地挤出一粒如菩提子般大小的蛇胆,放在白色的小碟里,接着把三颗碧绿晶莹、带着温热的蛇胆剪破,倒入一个盛着米酒的瓶子内拌匀,然后分给席上每人小半杯品尝。蛇胆酒甘凉,没有苦味。蛇胆若制成干胆,可保存一年。食用前用剪刀剪开,泡入开水或酒中隔水蒸数分钟,有驱风活络、活血行气、镇咳止喘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