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群 > 白领健康

OL存在的3大胃部隐患

常驻编辑 白领健康 2021-07-09

郁闷加班惹来慢性胃炎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Amy26岁公关,快到年底了,照例是没完没了地加班。已经凌晨2点,但报告却只打了一半,内心可谓郁闷至极,焦躁、烦闷、低落等各种不良情绪倾巢而出,都说心理影响到生理,果然,胃一下就疼了起来,赶忙翻抽屉找来胃药,但原本效果甚好的胃药今天似乎失去了作用,胃疼的程度一阵强过一阵。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分析: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改变,是最常见的胃部疾病。其常见症状为上腹疼痛、饱胀、食欲不振、乏力等。但要注意的是,胃痛的程度与胃炎的患病程度并不成正比。有些人可能突然胃疼得厉害,但其实并没有得胃炎;而有些人得了胃炎却是一点症状也没有。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根据临床表现,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等病症。一般认为多由脾胃受损、气机不畅、升降失调而致。慢性胃炎的致病原因有很多,主要来说有三种:情绪不良、饮食不当和天气冷暖变化所致。除了人们比较熟知的饮食不当之外,近年来,关于情绪不良这一原因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胃炎并不单纯是一部分细胞或人体一个局部的问题,而是自身整体问题在胃上的一个局部表现。忧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加重病情。中医认为,肝主气,如果你长时间情绪抑郁,自然会“气不顺”。一旦气不顺了,肝气郁积,就会影响到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研究表明,从事竞争性强、精神压力大的职业的人群,慢性胃炎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此,要养胃,首先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放松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了不伤感情只能伤害胃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David28岁销售,做销售这一行,最怕的就是年底。只要一到年底,各种应酬就接踵而来,俗话说“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又说“感情深,一口闷”,交杯换盏之间,我的胃却经受着巨大折磨,各类生猛海鲜更是一盆一盆地往桌上端……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分析:在临床上,慢性胃炎的分类方法很多,但主要根据胃镜所见和病理组织学改变,将其分为浅表性和萎缩性两种。炎症病变比较表浅,局限在胃黏膜表面一层者,称作慢性浅表性胃炎;而炎症病变波及胃黏膜的全层,并伴有胃腺体萎缩者,则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的20%。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很多人觉得慢性胃炎不算病。人吃五谷杂粮,谁没有个腹胀胃痛的,吃几粒胃动力药不就好了。但事实上,慢性胃炎是种极易发展的疾病,它的病程长短不一,可半年至数十年不等,症状时轻时重。初期的浅表性胃炎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再加上反复感染,饮食规律又不能恢复,胃腺体细胞就会逐渐丧失功能,发展成为萎缩性胃炎,而萎缩性胃炎又有可能发展成胃癌,而胃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中晚期才会出现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和穿孔、幽门梗阻、消瘦、乏力、代谢障碍等症状,到那时再引起重视可就晚了。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大口啃苹果让我胃痛不已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Selina27岁文秘,因为减肥我的菜单上只剩下了水果和海鲜这两种食物。海鲜中,我尤其喜欢吃贝壳类,而一到晚上则啃个苹果了事,没想到这样还没坚持一个月,我的胃就闹了情绪。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分析:多数浅表性胃炎症状轻微或无痛,经过数月或数年的养护也可以完全恢复。那么,浅表性胃炎怎样才能“不药而愈”呢?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注意饮食和生活调理。避免长期摄入粗糙、刺激性食物;避免过热饮料及过咸饮食;做到饮食有节律,定时定量,防止暴饮暴食。尤其要注意的是,生冷、寒凉食物和除了苹果、奇异果之外的许多水果都会加重胃炎的病症。即使是吃苹果,也要注意不要大口大口地啃,而是要切成一小片一小片地慢慢吃,这样既补充了维生素,也保护了胃。同样,在选择喝牛奶养胃时,也要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喝,一杯牛奶可以当零食一样喝上一上午。要注意避免的食物则包括豆类、油炸类和海鲜类食物。豆类食物如黄豆、绿豆、红豆等,含淀粉量高,胀气量也高,易发生胃胀;而油炸类食品不易消化;海鲜类食物尤其是贝类海鲜属于寒凉食物,会伤害肠胃。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自检慢性胃炎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1、起病缓慢,多有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往往是无规律的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2、会伴有食欲不振或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及嗳气。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3、会出现消瘦、疲乏无力、腹泻、舌炎、指甲脆弱及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4、体检时可发现上腹部有轻微压痛,皮肤黏膜苍白,光滑舌,少苔等。TPV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