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群 > 老人健康

专家解读:高血压是心衰的起点

常驻编辑 老人健康 2021-07-09 高血压

结合近年涌现出的大量关于心衰研究的新成果,2009年3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对《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更新。5月31日,《指南》修订委员会主席玛丽埃尔?杰瑟普博士,《指南》修订委员会委员加里?弗朗西斯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高润霖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严晓伟教授对新版《指南》做出权威解读。

高润霖院士指出,这种分级方法体现了心衰治疗观念的转变,即从治疗转为预防,强调早期干预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左心室肥厚等,对减少心衰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以及降低整体医疗成本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弗朗西斯博士进一步指出早期干预的重要意义,他说,研究表明,平均收缩压降低2毫米汞柱,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下降约10%;收缩压降低10—12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降低5—6毫米汞柱,心衰风险降低52%。这说明,早期有效控制血压,延缓或阻断疾病进展,是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衰的关键。

杰瑟普博士说,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将其分为A、B、C、D四个阶段,A阶段是指有高血压等心衰的高危因素;B阶段是指已经出现心脏的结构性改变,如心脏肥大等;C阶段是指已经出现心衰的临床表现;D阶段是指严重的、难治性的心衰。心衰虽然难治疗,但很好预防,即应该从A阶段(高血压)就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到B阶段(心脏肥大),甚至演变成有症状的C阶段(心衰)。所以,控制心衰的关键、有效方法是积极控制高血压。

“药物治疗是慢性心衰防治的关键环节,”严晓伟教授在介绍心衰防治策略时指出,“ARB类药物(即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衰各阶段治疗中均有重要作用,对于A阶段患者,ARB类药物可以强效降压,控制心衰的高危因素;对于B阶段患者,ARB类药物可显著减轻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心室重构,使高危患者初发心衰风险降低37%;对于C阶段患者,ARB类药物可使死亡和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13.2%。”4Vc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高血压患者的5个饮食禁忌
  • 为你揭秘橄榄油降血压的原理
  • 男孩喝咖啡后血压会升高
  •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 正确喝啤酒强心健胃降低血压
  • 冬季血压高 吃点西芹辅助降压
  • 吃西瓜有什么好处?西瓜可降低血压
  • 甜菜汁有助于降血压?甜菜汁的作用
  • 吃西瓜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 研究发现橄榄油可以降血压?降血压的原理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