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第一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包括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等。其中新霉素最容易引起药物的耳毒性,即使是局部擦拭。
庆大霉素是临床上致聋较为常见的药物,它主要是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服用该药物导致听力受损是因为它会直接与耳内听毛细胞接触并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蛋白质代谢异常。
此外,庆大霉素还会通过降低某些酶的活性导致耳内离子环境絮乱,从而导致耳聋。而链霉素则具有较强的前庭毒性,导致前庭功能障碍。

第二类就是大环类脂类抗生素,它主要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我们主要来说说红霉素。红霉素导致的药物性耳聋跟其使用剂量相关,当红霉素剂量低于2克每天时是安全的,但是超过4克每天即可产生耳毒性刺激听觉系统,其相关症状会在4到8天内出现。肝肾功能较差和年龄较高的群体会增高红霉素诱发耳毒性的风险。
第三类就是糖肽类抗生素,它包括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关于万古霉素致聋跟红霉素类似,也跟剂量问题有关。长时间大剂量的服用可能会诱发万古霉素的耳毒性而导致耳聋,特别是对于肝肾功能较差的人。万古霉素如果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水杨酸盐一起服用,则耳毒性更大。
最后一类就是水杨酸盐,水杨酸盐主要包括水杨酸钠、阿司匹林和赖氨匹林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而导致听力,但是阿司匹林对听力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一般停药后一段时间内便可自行恢复。
这四大类药物仅仅只是具有耳毒性药物的常见药物,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用药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药物,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到医院检查。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人服用了具有耳毒性的药就会导致药物性耳聋的,药物致聋跟药物的剂量、使用方法和个体差异有关。婴幼儿、孕妇、老人、肝肾功能不全、曾经听力受损过的人群更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而导致耳聋。
儿童由于身体还在发育,身体综合素质要比成年人要低,免疫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生病了就得治,不是打针就是吃药,可是知道吗,关于儿童的药物有一些已经被列入了黑名单,父母要注意了。
三、最新儿童用药黑名单,要注意了
儿童用药黑名单有很多,但是接下来我们只简单列举这3种给父母敲个警钟。
1、儿童感冒药。
感冒不是什么罕见的疾病,它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节气。在儿童感冒药中,特酚伪麻片已被进入黑名单,特酚伪麻片被停用是因为该药物存在心脏毒性不良反应。
其实早在2018年11月30日,国家药物监督管理局就发布公告表示,特酚伪麻片中含有特非那定,据相关研究表明特非那定具有明确的心脏毒性,会导致严重的心率失常。该药物虽已经被全部撤市并销毁,但家长们也要注意避免有漏网之鱼的存在。

2、儿童咳嗽药中黑名单。
咳嗽也是很常见的疾病,儿童咳嗽可能与感染、过敏、气管异物有关。比如支气管炎、肺炎、过敏性鼻炎、气道堵塞等。
儿童止咳药中已有两种被禁用,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和含有异丙嗪的止咳药。可待因是一种天然阿片类生物碱药物,在201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公示,明确表示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禁用含有可待因的药物。
因为可待因与玛咖一样都提取于罂粟壳,临床上它有止咳、镇痛、镇静的作用,但是长期大剂量服用容易上瘾,并且还可能出现呼吸抑制、意识混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