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关名字的话题很多,山东有个小朋友,嫌自己名字笔画太多太难写,非要爸爸把名字改成“于二”,让爸爸很是为难。
还有一个浙江爸爸怕重名,给刚出生的儿子取名“李不尚书”,全家都不认可,可孩子爸爸坚持不换说:蛮特别,礼部尚书的谐音。
很多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起名很来劲,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开始翻字典,上网查,甚至花重金请人帮忙取名,但也有些家长取名很随意,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等孩子青春期的时候,最先反抗的就是自己的名字。

自己小时候因为出生的时候是早产,7个月就出来了,当时就像小猫一样只有一丁点大,老话说抚7不抚8,7个月早产儿很难养活,爷爷当时也说这么小怎么养得活呀,不如干脆就叫小二吧(家里排行老二),这样说不定好养活一些,于是就一直这样叫开了,没有想到,弱小的自己也慢慢的健康长大,也许是托了名字的福。
记得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放牛的王二小,还有很多古装电视里面都有店小二,于是很多同学都笑话我,课间休息的时候,有人突然大喊一声,小二,来壶酒,于是引来哄堂大笑。自己身体羸弱,也不敢和别人计较,只能闷不做声,回家后委屈的和母亲哭诉。
一直到五年级,去了一个新的学校,上学的第一天,父亲突然来到教室,把我叫出去,告诉我以后你就叫子龙,不要再叫小二了。当时自己内心是欣喜的,虽然子龙这个名字念起来还很陌生,但终归我有了自己正式的名字。
其实一直并不清楚子龙这个名字的涵义,直到六年级的时候,听语文老师讲了望子成龙这个成语,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希望自己能成龙出人头地,那会自己学习是很努力的,成绩也一直在班级前面,也不知道是不是改了名字的缘故。
后来看了圣斗士星矢,里面有一个圣斗士紫龙,面相俊郎,一头飘逸的长发,非常酷帅,那会很想把自己名字也改成紫龙,幻想着碰到不爽的人,来一记庐山升龙霸,可终究不敢和父亲开口。

再后来听了单田芳的评书三国演义,知道三国里有一个白袍小将赵子龙,年轻有为,武艺高强,千里单骑救主,一生未尝败绩,蛮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于是无人处也常大喊一声,吾来白兆山子龙是也。
慢慢的,这个名字别人喊的也顺口了,我也听的耳朵起茧了,不怎么去想,到了青春期的叛逆时刻,每次上课看小说,被老师逮到,或者翻墙出去玩回来碰到教导主任,最怕听到的就是,你不想想你的名字,你爸妈望子成龙,你就是这样回报他们的,所以那个时期的自己很讨厌这个名字。
九十年代初期物质缺乏,学生最大的消遣就是看小说,女生看言情,男生看武侠,就像现在的玩电子游戏一样,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最初看到第一本小说就是古龙的《名剑风流》,里面的男主角叫俞佩玉,很喜欢这个名字,甚至抱怨为啥自己不姓俞呢。
长大结婚后,自己也马上要有孩子了,于是也早早考虑,该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

于是特地去查了一下有关名字来历的典故,许慎《说文解字》云:“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人都生活在熟人社会,一个村子规模很小,大家都相互认识。白天,那是不需要什么名字的,大家可以通过长相、动作,判断一个人的身份。但是到了晚上,两眼一抹黑,两个人相见,狭路相逢怎么办?只能靠报出彼此的名字来区分敌我、确认身份了。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称谓,一个简单的符号,它还有着与他人链接的社会交际功能,很多时候,认识一个人也是从认识他的名字开始 所以起一个好名字还是挺重要的。
古语有云,闻名不如见面,说的就是一个人还没有见面,但听名字如雷贯耳,结果看到真人后,与想象的差距很大,所以有此感叹。所以说有时未见其人,是先闻其名。
因为自己儿时的经历,所以女儿的名字是我精挑细选,结果过去的自己经历又历史重演了,青春期的女儿很羡慕唐嫣的唐姓,叶倾城的倾城,转而对自己名字很是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