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假期,你回家被爸妈催婚催生了吗?很抱歉,上班的第一天就聊这么不痛快的话题。
关于年轻人结婚、生育的话题,我们已经聊了很多了。为什么今天还要聊?主要是这两天看到了两组触目惊心的数据:第一,我国是全球养娃压力第二高的国家。根据10月6日育娲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21年我国抚养一个孩子到18岁的成本是人均GDP的6.9倍,全球第二高,仅次于韩国。2021年,我国的人均GDP是8.1万元,由此可以计算得出,2021年我国0-18岁的养育成本是55.89万元。
报告还显示,2021年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2.7万元。分地区来看,上海北京排名第一第二,养育成本达到约100万元,浙江紧随其后排名第三约72万元。天津、广东、江苏、福建等地也紧随其后。
按照同样的算法,我们可以计算出第一名的韩国,2021年的养娃成本是192.4万。咱和人家没有可比性。因为人家是发达国家,而且内卷是出了名的。
第二,2021年我国1.72亿90后中结婚的不足2000万,这意味着90后结婚率不足12%。顺便说一个恐怖故事:最小的90后快23周岁了,最大的也已经32周岁了。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2021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764.3万对,这是自2003年以来,结婚人数首次低于800万对大关,也是36年来的最低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登记结婚年龄30岁以及以上人群占比合计达到了48.2%,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7个百分点,创下了新高。这意味着,我国结婚年龄越来越迟。无怪乎梁建章会说,“90后生不出小孩了”。现在的90后连结婚都不愿意,指望他们生孩子,无异于痴心妄想。
另外,有数据显示,过去5年,全国的婚介公司倒闭了近十万家。很多婚介公司的老板挠破头也想不通,为何明明全社会都在议论剩男剩女问题,而他们的婚介所却无人问津?
90后结婚率不足12%,这个消息有不少人质疑,还有一些媒体辟谣。对此,个人根据身边90后的婚姻状况简单统计,私以为数据还是比较可靠的:我身边10个90后朋友,8个未婚,小学同学39个,结婚的只有7个,32个单着。所以,仅从这区区一隅,也大致可以判断出90后的结婚比例最多也不会超过15%。而且,这个数据,还不包括已婚后离婚的。
生育主力人群90后不结婚、不生娃,且近年来,养娃成本大幅上涨,二者合力产生的结果就是,近年来我国的出生人口大幅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较2020年再降138万,降至1062万,创我国人口有登记记录以来的新低。2021年人口出生率为7.52‰,总和生育率为1.13,应该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和生育水平都达到历史较低水平。另外,回顾过去5年我国的出生人口情况,不难发现,2017年-2021年,我国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已经罕见“5连降”了。
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证实,人口生育率一旦大幅下跌,是很难扭转的。所以,我们目前的处境也很危险,人口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事实上,最近这段时间,不少权威专家也预测,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或跌破千万,迎来人口负向增长的拐点。提出该观点的并非泛泛之辈,而是像国家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和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这样的重量级人物。
于是我们看到,为了鼓励生育,为了提振年轻人的结婚、生育意愿,过去这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措施催生。尤其是在今年8月16日,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围绕完善和落实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提出20项具体举措。实实在在地要投入真金白银了。
不过,有一个消息显示,国家的催生计划,也有了重大改变,从过去的围绕90后、00后生育主力人群,开始转向重点针对80后、75后人群施策。9月6日,国家卫健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负责人杜希学介绍,2025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占比由政策调整前的35%左右提高到55%以上。意思很明确,不再指望90后、00后这些人生第一胎,而是把宝压在80后、75后这些能生二孩、三孩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