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性层面,我们能理解妈妈的做法:
弟弟脸部畸形,身心脆弱,理应被优先照顾。
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
「特殊孩子」需要更多照顾,需要更多的爱;
「正常孩子」理应为其让位,甚至承担更多。
但却很少意识到,
当父母把绝大多数精力投注在「特殊孩子」身上时,「正常孩子」心中会形成这样的一种感觉:
“我才是那个被抛弃的人,我才是那个没有价值的人。”
无所不能or自我毁灭
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探讨:
父母过度关注「特殊孩子」,对「正常孩子」意味着什么?
它很有可能会激起「正常孩子」的“病态同胞竞争”。
即将同胞的兄弟姐妹视为无法共存的“敌人”,双方拼个你死我活。
结果往往会走向2个极端:
① 超越「特殊孩子」,追求卓越。
在家庭里,「正常孩子」长年承受着父母亲的忽视,潜意识里可能会有一种声音:
“等我变得比TA更优秀,父母就会爱我了。”
《扪心问诊》第2季的来访者——沃尔特,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