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摘自百度百科
冬至吃饺子,有没有依据呢?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吃饺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风俗。"医圣"张仲景曾经担任长沙太守,辞官回乡后,看到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因而命其弟子搭台筑灶,把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吃。人们吃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便叫"饺子"。一直流传至今。冬至吃饺子,防止冻耳朵也就成为了北方人们习惯的叫法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饺子,每个地方饺子的形状也是有差异的。
流传至今,一是风俗的缘故,二是人们心理作用,心理学中前后一致效应也在此发挥了作用。
话说你们那儿冬至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