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婴儿呛奶怎么办 各种方法解决小儿呛奶

常驻编辑 婴幼儿 2021-07-09 婴儿

刚出生的宝宝会有很多的突发情况出现,呛奶就是会经常发生的,但是很多新手妈妈都不会及时的处理这些问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婴儿呛奶后的一些解决的方法,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来学习一下哦。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1、就地出招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为严重窒息,完全不能呼吸,婴儿几乎没有入院急救的机会,家长只能争分夺秒立即抢救。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2、体位引流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宝宝饱腹呕吐发生窒息,应将平躺宝宝脸侧向一边或侧卧,以免吐奶流入咽喉及气管。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宝宝吃奶之初咽奶过急发生呛奶窒息(胃内空虚),应将其俯卧在抢救者腿上,上身前倾45-60度,利于气管内的奶倒空引流出来。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3、清除口咽异物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妈妈有自动吸乳器,立即开动,只用其软管,插入宝宝口腔咽部,将溢出的奶汁、呕吐物吸出。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没有抽吸装置,妈妈可用手指缠纱布伸入宝宝口腔,直至咽部,将溢出的奶汁吸除,避免婴儿吸气时再次将吐出的奶汁吸入气管。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4、刺激哭叫咳嗽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用力拍打孩子背部或揪掐刺激脚底板,让其感到疼痛而哭叫或咳嗽,有利于将气管内奶咳出,缓解呼吸。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5、辅助呼气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重点是呼气,带有喷射力量。方法是抢救者用双手拢在患儿上腹部,冲击性向上挤压,使其腹压增高。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借助膈肌抬高和胸廓缩小的冲击力,使气道呛奶部分喷出;待手放松时,患儿可回吸部分氧气,反复进行使窒息缓解。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婴儿呛奶是咽喉活塞——会厌失灵造成。会厌在食道与气道交汇处,会厌是这个交叉路口指挥食物和空气分流的一个特殊组织结构,好像一个带折叶的盖子,能灵活地掀开和盖住声门气管。当呼吸或说话时,会厌向上张开,使喉腔开放,气体自由出入;当咽东西时,会厌向下,盖住气管,使东西不至进入气管内只能进入食道。那么是什么指挥会厌呢?当然是人体神经系统通过吞咽反射等一系列复杂肌群活动来完成。新生儿、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易造成会厌失灵,而呛奶就是其主要表现。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婴儿吐奶时,由于会厌活塞盖运动失灵,没有把气管口盖严,奶汁误入了气管,叫做“呛奶”;还由于婴儿神经系统发育欠完善,一些反射还很薄弱,不能把呛入呼吸道的奶咯出,这便导致气道机械性阻塞而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缺氧,即称为“呛奶窒息”。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呛奶窒息的婴儿可出现颜面青紫、全身抽动、呼吸不规则,吐出奶液或泡沫、鲜血、黑水等。婴儿的大脑细胞对氧气十分敏感,如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婴儿猝死。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何预防婴儿呛奶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1、喂奶时机适当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不在婴儿哭泣或欢笑时喂奶;不要等宝宝已经很饿了才喂,宝宝吃得太急容易呛;孩子吃饱了不可勉强再喂,强迫喂奶容易发生意外。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2、姿势体位正确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母乳喂养宝宝应斜躺在妈妈怀里(上半身成30-45度),不要躺在床上喂奶。人工喂养宝宝吃奶时更不能平躺,应取斜坡位,奶瓶底高于奶嘴,防止吸入空气。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3、控制速度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妈妈泌乳过快奶水量多时,用手指轻压乳晕,减缓奶水的流出。人工喂乳的奶嘴孔不可太大,倒过来时奶水应成滴而不是成线流出。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4、注意观察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妈妈的乳房不可堵住宝宝鼻孔,一定要边喂奶边观察宝宝脸色表情,若宝宝的嘴角溢出奶水或口鼻周围变色发青,应立即停止喂奶。对发生过呛咳婴儿、早产儿,更应严密观察,或请医生指导喂哺。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5、排出胃内气体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喂完奶后,将婴儿直立抱在肩头,轻拍婴儿的背部帮助其排出胃内气体,最好听到打嗝,再放婴儿在床上。床头宜高15度,右侧卧30分钟,再平卧,不可让孩子趴着睡,避免婴儿猝死。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结语:以上的全部内容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婴儿呛奶后的一些解决的方法,其实这时候妈妈们不要紧张,一定要镇定的处理,主要还是在喂奶的时候姿势一定要正确,最后祝愿每一个宝宝健康成长。NDZ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婴儿可以吃牛油果吗
  • 婴儿髋关节脱位怎么办?
  • 睡眠不好如何调理 妙招打造婴儿般睡眠
  • 婴儿猝死的可能原因
  • 身体护理 三步走让你轻松拥有婴儿般肌肤
  • 婴儿猝死症候群常识
  • 婴儿呛奶的急救措施
  • 夏季护肤8大招 养出婴儿水嫩肌
  • 医生提示婴儿吃钙片等同成人吃垃圾食品
  • 东京自来水碘含量超婴儿标准两倍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