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轻视甚至直接放弃部分内容,认为高考出现相关题目的可能性很低,即使出现题目分值也不会很高,专门学习练习的“性价比”太低,索性应付了事或干脆放弃。
比较常见的有:高中数学里的命题、线性回归、相关性检验、正态分布、极坐标方程(部分地区要求)、矩阵与行列式(部分地区要求),物理里的量子理论、原子结构,化学里的高分子聚合物,生物里的生态系统等。
以高中数学为例,一般大家都会将函数(主要包括幂、指数、对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主要包括曲线方程、向量、立体几何)作为重中之重,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做大量的题目。数列、排列组合也是较为重要的块面,也会花足够的功夫。而剩下的其他章节却经常被当作“边角料”“细枝末节”,认为即使不会也“无伤大雅”。
客观地说,这种讲求“性价比”的学习方式,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成年人来说是一种较合理的选择,但这是由于参加工作后的人往往知道学什么对自己有用,学什么对自己没用。即使后来发现了没有掌握的知识,一般也有足够的时间专门去学习。
对于高中学习来说,至关重要的目标就是高考,某个块面的知识究竟有用还是没用,完全由高考说了算,而官方制作的教材所教授的知识,都是对高考“有用”的知识,没有对高考“没用”的知识。特别是近年来取消高考大纲之后,考察的知识范围只可能增大,不可能减小,所以更加不能放弃课本里已经写明白“有可能要考”的知识。
这些看起来像“边角料”的知识,其实非常值得用心去认真学习。比如:命题实际上是比函数更加重要和基础的内容,可以认为函数贯穿了高中数学的绝大部分块面,而命题则是贯穿了高中乃至全部课程学习的逻辑基础。
正态分布、相关性检验、线性回归虽然“数学感”不强,有很多看起来复杂难记的公式,其实只要认真研究它们的原理和逻辑,会发现原理非常的直白且贴近现实,公式非常有规律很容易记忆(很多时候题目会直接给出公式,但如果不了解还是不会用),做起题来非常简单,几乎就是套公式的送分题,比函数的反复求导分情况讨论、解析几何的联立方程组解方程容易得多。
极坐标方程与过去熟悉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截然不同,但其实高中阶段学习的内容非常基础,理解的难度和计算的复杂度很低,也是只要掌握了概念就很容易做对的送分题。并且,通过极坐标系中也有两个参数(r,α),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参数(x,y),可以对“二维”有更深刻的理解,还可以尝试类推出立体空间中的极坐标系(球体)。
矩阵与行列式虽然把若干个代数式排列得整整齐齐看上去很怪,但掌握其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后,对于解一些未知数较多或系数很复杂的方程组较传统的消元法有很大便利。并且行列式的运算也能反映更高纬度的几何运算的特点。
除了做对相应题目直接拿分的作用外,每个块面的知识还有其独特的原理和逻辑,这些逻辑和原理对解决从未见过的创新题的关键所在。
综上,为了“高考”这个功利的目标,高中任何课程和知识的学习都不能留有盲点。更不用说进入大学后,你所学习的专业很有可能需要深入掌握其中的某个块面的数学工具,这也是为长远打好基础。
额外的,高中数学基础讲义与解题思路已接近尾声,将要更新的部分还有:导数、极坐标方程、线性规划、矩阵与行列式、算法初步。除此以外如果有遗漏请在后台留言,将考虑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