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岁之前这两年,如果你一直陪伴孩子读书的话,一旦踏上这趟美妙的旅程中,你一定会惊奇于孩子不断的进步,收获无数的快乐与喜悦。

孩子1岁之后,逐渐学会走路,对外界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语言能力也越来越强,到1岁半进入词汇爆发期,学习新词汇的速度惊人,同时,对自主感和能力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喜欢尝试,乃至不字当头,到3岁时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在阅读方面,你会观察到1岁左右孩子就有意识的翻书了,有时多翻几页,再翻到前面,2岁以后,读书时跟成人的互动增多了,到2岁半以后,我们的小读者可以复述图画书的内容,或者给小玩偶读书讲故事了!
在图画书的形式上,立体书、玩具书等互动性较强的形式,仍然是孩子们所喜爱的。比如《好饿的毛毛虫》,画面生动,语言简单,设计巧妙,圆圆的小洞洞吸引小朋友把小手指伸进去,或者翻过书页看看自己的手指头,就足以令他们咯咯的笑一阵了。
在图画书的主题上,可以更为丰富广泛,因为1-2岁的孩子,急切的想认识周围的世界,喜欢问为什么,好奇月亮为什么有时圆圆的像皮球,有时弯弯的像小船,想知道妈妈为什么带耳环,也渴望认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渴望找到归属感,秋娃两岁半以后每天都问妈妈还喜欢我吗?妈妈爱我吗?所以对于3岁前的孩子,可以选择以下这些主题:
1)亲子与家庭主题,初来乍到的孩子最先与爸爸妈妈建立联系,并形成了依恋,心理学认为,建立安全依恋对幼儿特别重要,强有力的安全依恋影响孩子的性格,甚至对人际关系的感知。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孩子坐在妈妈爸爸的怀里,听着妈妈爸爸的声音,亲子间情感的交流,有趣的互动,都能让孩子感觉到安全、温暖。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我妈妈》就是很好的选择,可爱的画风,独特的创意,诙谐的幽默,每每令孩子一读再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大兔子和小兔子睡前对爱丈量比较,到最后一句“又从月亮回到这里”,读到这里,我相信,浓浓的爱意一定盈满了妈妈和孩子的心。
2)日常生活主题,《小熊宝宝》系列,一共15本,涵盖了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饭、睡觉、洗澡、尿床、收纳等等,佐佐木洋子刻画的小动物们可爱极了!在秋娃在1岁半入了这套,她非常喜欢,连同《米菲》一起,是2岁半前选择率最高的几套书之一。
3)自然认知主题,读书是一种间接经验的获得,但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有的书把实物照片串联起来,有的作者把知识和信息巧妙的隐藏情节之中,潜移默化的教会孩子认识和探索世界,并逐渐认识到实物之间的联系,在概念里进行分类整合。《我的第一套自然认知书》《幼儿认知百科》都是很好的选择。
4)故事主题,故事书占了童书的很大比例,甚至有些人把读书简化成了读故事,孩子也常常说:妈妈给我讲故事了。我个人并不赞成这种说法,阅读的材料不限于故事类,也不限于虚构类。诚然故事对孩子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故事类的图画书从儿童的视角用儿童的语言来讲述故事,有情节,有趣味,令小读者跟随故事角色的脚步,踏入一个多姿多彩令人流连忘返的世界。《拔萝卜》《母鸡萝丝去散步》都是很有趣而温馨的故事。有人可能担心虚构的故事会不会令小孩分不清现实和幻想?这也是不必的,故事和童话,虽然情节是虚构的,但是逻辑的真实的,孩子自然可以从中感受到。
5)情绪主题,孩子的情绪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受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前额叶的制约,在与外界的互动中逐渐成熟,不是读书可以解决的。但读情绪类图画书可以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学习情绪的命名以及处理方法。比如《菲力的17种情绪》,情感丰富又敏感的小男孩菲力,看到妈妈抱起阿姨家的小宝宝会嫉妒,跟爸爸妈妈去海边旅行碰上下雨天会失望,这些贴近孩子日常生活的一桩桩小小事,引领小读者去体察各种情绪,并帮助孩子学会辨别、说出这些感受。
图画书的主题并不是完全割裂独立的,可能是重叠交叉的,比如《爷爷肯定有办法》是讲的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父母们只要对图画书的主题做到心中有数即可,并尽可能给孩子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培养孩子对不同主题的图书的感受力和品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