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说孩子在刚开始学围棋的时候特别高兴,进步很快,也一直算比较用功的类型。可是每到一段时间,兴趣总会低落,水平就迟滞不前。
为这个事情,很多家长都感到困惑:孩子在学棋过程中,是否会是进步一个台阶然后徘徊一个时期,这样曲线上升的过程?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1.学围棋是为了什么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学围棋。或许是因为好玩,或许是因为父母的要求他们才去学。
在学棋过程中,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家庭训练及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正确引导孩子,提升孩子的兴趣与热情是最主要的。
感兴趣、有热情、才会主动学习,相比被动学习的效果自然是不同的,两种态度的学习,进步自然也不一样。
2.孩子的兴趣
很多孩子在启蒙阶段,因为老师讲的故事动听,下的吃子棋好玩,所以兴趣浓厚,进步很快。
到了初级阶段,转换到围地概念的时候,很多老师限于自身能力,没有那么多故事,也缺少很多教学技巧,吸引不了孩子的注意力;
其次限于孩子的年龄比较小,对围地一些比较虚的东西理解能力有限,如此让孩子渐渐失去兴趣,进步自然也就迟滞不前了。
这一点与授课老师有直接的关系。
其一很多启蒙老师能讲故事,有很多技巧可以吸引孩子,可是限于自身实力有限,不具备把孩子带到更高水平的能力。
这个时候往往要换老师,而很多水平高的老师却往往不屑于教低水平的学生,往往是就棋讲棋,这样没有了故事,没有了初级教学的技巧,直接会影响到孩子的兴趣,失去了兴趣进步自然就停滞下来。
3.计划性、阶段性
老师教学缺乏计划性、阶段性,往往是想到哪里讲到哪里。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所掌握的知识很不连贯,有些东西也只是一知半解,进步也就可想而知了。
4.教学进展缓慢
有些老师因为生源问题,想尽量把手下的学生留的时间长一些,怕孩子进步快了会流失到别的优秀老师那里去,这样收入会降低,所以在教学上进展缓慢,学生进步也就缓慢了。这个和棋院的管理制度有很大关系。
5.家长的支持
学生负担重,学业压力大,家长的不支持,导致围棋学习时间被压缩;时间没有保证,进步也就迟缓。需要家长支持。
6.适时适量的作业与训练
老师布置的围棋作业以及课堂训练题目偏难,导致孩子觉得累,久而久之,越来越不愿意写作业做训练,进步也就慢下来。
老师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的引导孩子作业与训练,当孩子觉得做这些事情很轻松的时候,就愿意去做愿意去尝试,做得多了,自然也就会了,进步自然也就有了。
7.增强好胜心,不怕挫折
孩子心理素质偏低,想赢怕输,遇到高手就不愿意下,总和水平低的在一起混,自然自己也变成低手了,进步也就裹足不前。
这需要靠老师与家长去引导,增强孩子的好胜心与胜负的意识,不怕挫折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