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围棋教育,更多的孩子开始步入围棋学习的课堂,从素质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承而言,这无疑是一件让人喜闻乐见的事。
但面对突然间出现的众多懵懂求学的孩子,还有那些望子成才却心怀忐忑的家长,我们是否有过真正的思考:围棋学习的根本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围棋?
围棋的教学简单来说分为:做题、下棋、打谱、复盘四个主要的方式。但是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来说,只关注这四种方式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我自己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了一些经验:那就是炼心和培养习惯。
吴清源大师曾经说过:围棋就是炼心。
我特别的赞同,那什么是炼心呢?由于每个孩子的特殊性,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对细心能力的培养
有的孩子个性活泼,头脑聪明,但是做事丢三落四,下棋的时候也经常出现低级失误。
这样的孩子,老师要重点培养他的细心,千万不要忽略粗心的危害。
有一位高考状元说过:粗心就是能力和习惯的不足,1+1=2你怎么不粗心?
我深以为然。孩子粗心可能是观察力和观察习惯的不足。培养孩子的细心就要培养孩子全面,有序,细致的观察。
对坚持能力的培养
有的孩子,头脑聪明,悟性超强,可做事容易见异思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培养这种孩子重点就是恒心。
喜新厌旧是人的本能,但如果做事不能持之以恒, 自然一事无成。培养这类孩子并不需要学习太多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在于某个事情的坚持。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你就成了专家。
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学东西三分钟热度的话需要提高警惕了,任何事情贵在坚持。同样学习围棋也要定时上课,按时做作业,定期下棋,养成规律和坚持的习惯。
对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有的孩子,性格内向,理解力很强,但是对新的事物不敢轻易尝试,对于挫折的抵抗力较弱。
培养这种孩子重点就是信心。抗挫折的培养不是要让他不停的受挫,而是要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这种孩子自尊心极强,虽然不说话,但是无形中喜欢与他人比较。家长和老师切忌不可拿别人的孩子和他比,而是让他自己和自己比,记录他的成长,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