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比较难的习题,老师最好不要讲解答案,而是不断给出提示,有时甚至可以是错误的提示,引导孩子弄清全部变化,自己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扮演教育组织者和资源提供者的身份,学习中的问题都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老师的帮助只是他可以利用的资源之一。

围棋对孩子的思维锻炼是巨大的,所以在下棋的过程中,他可以养成完善的思维习惯,独立思考,谋定而后动,多角度看待事物,不钻牛角尖。
不管是男孩、女孩,还是比自己大的或是小的,甚至于成人或者爷爷级的对手,只要一坐到棋盘前,就和自己是平等的。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从思维上建立人人平等的思想意识。
棋盘上很多似是而非的棋形,我们老师要引导孩子用实战来验证这些棋形,这样他理解得更透彻,将来类似棋形在不同场合下出现时,他才真的会下。同样,孩子长大后,对任何事情都会先独立地思考,而不容易被忽悠、被煽动。

棋谚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刚开始学下棋,孩子都会很快,我们老师可以用胜负的结果来吸引他,不断提醒他下慢一点,想好了再下。这样帮助他养成“谋定而后动”的思维习惯。
吃子与围地,後势与实地,大场和急所,先手和后手,好与坏,都是矛盾统一的。长时间的围棋训练,孩子在思考的过程里就会明白要多角度看待事物,不能认死理、钻牛角尖。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好习惯并不是孩子只要下围棋,就可以养成的。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引导。

首先,要正面鼓励,耐心引导。
孩子每做一个正确的行为时,我们都要立即正面表扬,强化他这个行为,次数多了也就成了习惯。
的
其次,要树立榜样。
孩子是需要榜样的,这样他才知道怎么去做。
的
最后,要明确指出不足,逐步改正。
对于不好的行为,要明确批评,用正面的鼓励和适当的引导,让孩子一步步改正。
的
许多老师的课堂管理做得不好,往往是不注意这些细节,没有及时地表扬正确的行为,也没有及时纠正不好的行为,这样就谈不上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反而渐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所以课堂管理才会越来越累,也就影响到教学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