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错过该有的经历
目录:
第一章:孩子应该有的经历
第二章:孩子为什么如此拖沓
第三章:宝宝不喜欢的五种“特色妈妈”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会遇到很多的事情。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为孩子营造温暖创造机会是每个家长的责任。
孩子应该有的经历
1.幸福家庭的经历
家庭是孩子的依归,一旦家庭有所动摇,孩子情绪会变得不稳定、坐立不安、容易生气、甚至神经质。我们应该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使孩子在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下成长,让孩子感受何谓幸福家庭,并了解父母的责任。
2.独立处事的经历
孩子初初尝试,难免遭遇困难,我们不应干预,更不可代他做,应让他从失败中学习。只在重要时刻才替他作决定,但当孩子坚持要自己解决,不妨善用其好胜心,给予适当的鼓励。
3.参与工作的经历
训练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分配工作给他。我们应先考虑孩子的年龄、能力、兴趣和性格,让他帮忙做家务,但也不要强逼他。孩子在担当责任的同时,也觉得备受重视,自会变得懂事。
4.处理不同意见的经历
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切忌强行说服他,这只会令他抗拒,即使服从,也只会流于表面化。
5.失败后成功的滋味
教孩子运动时,选择容易掌握的竞技活动,使他不会多番失败,挫折感会令他失去兴趣;让他感受失败后的成功,他既会感到趣味,也可启发他凡事要尽力而为的道理。
6.出外活动的经历
孩子喜欢四处走动。父亲平日忙于工作,闲时应多跟孩子游戏、运动,或到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方,以增广见闻,也让他感受您的爱护。或趁假日带孩子到郊外,一同吸吸新鲜空气,舒展筋骨,放眼远眺,同时也能多学词语。
7.情绪流露的经历
人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因此不应害怕在孩子面前宣泄。伤心时不避孩子,生气时告之因由,可让孩子了解我们的情绪,同时也可示范宣泄情绪的方法。孩子看到父母吵嘴后和解的经过,体会到冲突的化解和爱的持续力量,也学到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看到父母悲哭,学到如何处理哀痛的情感;孩子难过时,我们在旁慰藉,让他知道分担悲伤可使亲密关系更深厚。
8.父母得体吵架的经历
夫妻吵嘴时要有原则,每次须有特定的主题,不要翻旧帐,清楚说明自己的要求。虽然得体的吵架是孩子社交上的重要学习机会,但有些事应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金钱问题,只会令孩子不安;数落亲戚不是,会破坏他与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子女的教养方式,会令他无所适从。
9.父母过往的经历
当孩子遇到问题向我们倾诉时,不妨将以往的经历、挫折、失败和痛苦、所得的教训等,坦诚地讲给孩子听。毋须害怕会破坏您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相反,这会使孩子更了解您,也可使他得到启发,并可将您的观念和价值观灌输给他。
10.生命和死亡的体会
孩子在成长期间须经历无数的尝试、考验、困难、挫折和失败,惟有他克服这些挑战,才能发展成独立坚强的人。如果养的小动物死了,孩子会感到伤心,可趁机会令他明白失去亲人的伤痛,使他知道珍惜生命的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向他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令他明白生命的可贵之处;平日多带他接触大自然,令他领略生命奥妙之处。
孩子为什么如此拖沓
您的孩子做事拖沓吗?网上有不少论坛在讨论孩子的拖沓,家长们纷纷跟帖,讲述孩子的这一“不良习惯”让他们深感头痛与烦恼。
对此,国家一级咨询师、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秋英忍不住要一吐为快:如果只把孩子的拖沓当成是不良习惯,这对孩子并没多少帮助,也无法改变孩子的拖沓行为,要看到拖沓背后的心理原因。
拖沓有其心理动机
孩子为什么越来越拖沓?王秋英指出,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的拖沓、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好,然而这只是表面,很少有家长看到,在孩子拖沓的背后,有其心理动机。
王秋英介绍了上世纪20年代俄罗斯的一个研究。当时,有个心理学的毕业生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咖啡馆里,当顾客招呼结账的时候,服务员可以很容易记住顾客点过哪些食物,然而一旦顾客结完账、过几分钟再询问的时候,服务员要能说出顾客点过哪些食物,就得很费力地去回忆。看上去,结账行为一发生,服务员对顾客所点食物的记忆就消失了。后来,这位年轻的心理学家把这个现象放到自己的心理实验室进行研究,结果与在咖啡馆里观察到的类似:没有完成的工作任务会一直留在记忆里,更容易被人们回忆起来。于是,他得出一个研究成果:当人们开始做一项活动时,一种精神上的焦虑就产生了,直至活动的完成。
王秋英认为,这项研究可以解释孩子拖沓的主要原因。“现在,我们的孩子始终处于一种未完成任务的焦虑中。”比如,这个培训班上完了,还有下一个培训班在等着;语文作业做完了,还有数学、英语作业;学校作业做完了,还有培训班的作业;培训班的作业做完了,还有家长布置的作业……“这就是孩子们面临的现状:学业方面的任务是如此‘巨大’,永远都不可能完成,让孩子在精神上始终沉浸在一种焦虑中,使得他们已经没有动力去完成眼前的任务。因此,拖沓就很自然地成为应对压力的一种行为方式。这更多的是一种本能反应,因为孩子自己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拖沓现象越来越严重
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这几年,孩子拖沓的现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了。早晨起床,喊了半个小时还躺在床上;做作业开小差,1个小时就可以做完的作业要拖到两三个小时;只是冲个凉,却要花40分钟至1个钟头;不过是梳个头发,动作慢得比农夫种地还精心……
孩子越来越拖沓,做父母的也越来越性急、越来越焦虑了,他们真希望孩子的动作能更快点、做事更专注、学习的效率能更高一点。
这不仅是家长的感受。“拖沓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我们在现实中观察到,小学六年级的拖沓比四五年级的严重,初三的拖沓比初一初二的严重,高三的比高一高二的严重。”王秋英
拖沓背后的无助
王秋英指出,无助感也是导致孩子拖沓的一个原因。
“人的本性是要求有一些控制权的,然而现在的孩子却甚少有选择自由时间的机会。学校的时间,被老师控制了;家里的时间,被父母控制了。那么,孩子们自己能够控制什么呢?只有做作业时间的长短、冲凉时间的长短、睡觉时间的长短。”她认为,这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孩子,只能用“拖沓”来掌控本应属于他们的生活。
这也解释了为何年级越高的孩子,拖沓行为就相对越严重。因为高年级的孩子比低年级的要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因而也面临更强的来自家长的控制。
先要作出改变的是家长
王秋英认为,现实中,孩子拖沓有很多原因,但过于繁重的学习、过于被控制的生活,是导致孩子拖沓的重要因素。很多家长为孩子的拖沓感到烦恼,希望孩子能改变这一行为习惯,然而如果没有看到孩子拖沓行为背后的焦虑和无助,仅仅靠父母的督促、训斥、监督,孩子的拖沓是很难改变的。
意识到这些因素后,才能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方式、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在应试教育、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这考验着家长的智慧,因为这需要家长的观念首先要改变,不再是压迫与控制孩子去学习,而是给孩子一定的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权。王秋英建议,家长要将孩子的生活“格式化”,即:每天有多少时间用于学习,之外能有多少时间玩耍、运动、娱乐。如果能均衡安排,就能减轻孩子的焦虑和无助,拖沓行为就会减少,因为孩子会感到,这是自己可以支配的事,也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宝宝不喜欢的五种“特色妈妈”
一般带孩子的妈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妈妈们都来对照一下自己是哪一种妈妈呢?
炸弹妈妈:
她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孩子吵闹或不听她的话,就会引爆炸弹,暴跳如雷。
比较妈妈:
这种类型的妈妈我们见得多了。电梯里,公共汽车上,总能听见母亲们在互相比较谁的孩子较聪明、功课比较好,殊不知孩子们也在偷偷拿妈妈们做比较。
周末妈妈:
平时妈妈要工作,把孩子往娘家、寄宿学校一扔,奋战花花世界,等到周末才把孩子接回家培养感情。
紧张妈妈:
紧张型妈妈的神经总是紧绷着,只要孩子有丝毫的风吹草动,她都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孩子要考试,她会比孩子更紧张,恨不能自己代上考场。
口水妈妈:
有时妈妈不啰嗦反而不像妈妈,所以啰嗦可说是一般母亲的共性。啰嗦过了头,孩子一边点头一边关起耳朵,心早已飞到太平洋上。
结语:不要说宝宝不很喜欢你,对于孩子来说。他的世界非常的简单。谁给了他爱和尊重,他就喜欢谁。(文章原载于《中外健康文摘》,刊期:2012.06,作者:肖文,刘一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拜客尝试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