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羚牛证件照,“侧颜杀”尽显威武雄姿。(大熊猫国家公园佛坪管理分局供图)
识羚牛
羚牛是秦岭中体型最大的草食性动物,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为秦岭亚种、四川亚种、不丹亚种和指名亚种4个亚种,其中秦岭羚牛体型最大、毛色最为亮丽,成年雄性毛色金黄,又因具有扭曲向后生长的一对犄角,被称作“金毛扭角羚”。
羚牛颌下和颈下有长垂毛,似长了胡须,尾巴短小,叫声似羊。羚牛不挑食,除了吃草和树叶,还与熊猫共同享用竹叶,食物短缺的时候,啃点树皮也未尝不可。羚牛还很聪明,懂得舐食岩盐、硝盐,以补充矿物质。
春季,低海拔积雪融化,青草发芽吐绿,羚牛来到1600m以下低山河谷采食嫩芽补充营养;怀孕雌羚牛则寻找安全且食物充足区域安心生育小宝宝。
夏季,低海拔植物慢慢木质化,羚牛要慢慢迁移至2200m以上针叶林中采食营养更好、更易咀嚼的嫩草嫩叶;高海拔广阔的灌木草甸地带也是谈情说爱的圣地,便于“搭擂台”举行“大型相亲活动”——“比武招亲”。
秋季,气温下降,草木凋零,羚牛只能再次向下迁移采食还未干枯的草叶了,这时候就不管适口与否了,吃饱至上。
冬季,万物沉睡,雪裹苍山,冰挂悬崖,羚牛只能返回低海拔地带啃食含油脂的针叶树皮及苔藓,以维持基本的能量摄入。
在路上
猜猜小牛多大了?它是2021年3月份出生的,别看它还只是个小宝宝,但已可以独立行走活动了。和大多数草食性动物一样,羚牛宝宝刚刚分娩不久就能独立行走了,但刚来到大自然中还是陌生害怕的,要时刻粘着牛妈妈。
小牛出生后就要随着母牛迁移了,它们要参加族群的盛大聚会。一路上,母牛总是低头采食,它要补充能量,时刻保持最佳状态,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保护和养育好它的“宝贝”。小牛可就贪玩多了,不是同树枝“切磋”,就是粘着母牛撒娇,自娱自乐,好不欢乐。
“妈妈”前脚走,小牛后脚继续趴下,嘿嘿嘿,像不像小时候妈妈叫我们起床的情景?
齐聚首
等到每年六七月份,秦岭进入盛夏季节,羚牛也将进入了燥热的谈情季。光头山之巅,从各处赶来的小群羚牛开始聚集到一起,一群可达几十头甚至上百头,它们有一个共同目的——寻觅伴侣,就此,盛大的比武招亲活动正式启动。
长途跋涉不会丝毫消减羚牛们的激情,羚牛找对象虽然不要“彩礼”,但也非常不易,它们要拼命地追逐,争斗……追寻爱情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羚牛的智慧与勇气,族群中有雄性羚牛以守候方式等待群内雌牛发情进而交配,也有单独行动的雄牛主动寻找发情期雌牛,与牛群中的雄牛进行激烈斗争,争取交配权。基因延续是关乎根本的大计,羚牛选择的繁殖策略是“多配多”,体格健硕的雄羚牛可以争得多位“佳丽”,当然雌羚牛也不甘落后,四处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