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说谎精” 妈妈们如何是好
目录
第一章:家有“说谎精”您该怎么办
第二章:面对孩子说谎 妈妈们的措施
第三章:永远不对孩子说
家长们很困惑。小小的孩子怎么就喜欢撒谎了呢?小宝宝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常常采取一些撒谎的手段。那么,如何纠正孩子撒谎呢?妈妈们克服孩子撒谎的措施是什么呢?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盘点改正孩子撒谎措施。
家有“说谎精”您该怎么办
指导专家:卢正华(北京正华健心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
几乎每个中国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好孩子是不说谎的,你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于是,当很多父母发现孩子确有撒谎行为,甚至对大人的指认拒不承认时,便立刻想起了“一岁看大,三岁看老”的古洲,心中顿时充满了焦虑和担心。其实,孩子撒谎,背后常有着深刻的心理因素,如果看不到这些背后的原因,家长就容易陷入“越管孩子越撒谎”的怪圈之中,疲惫不堪。
案例1:1岁半的孩子怎么就成了“说谎精”
谭华的儿子聪聪刚1岁半,生性活泼乖巧。最近,谭华正在对他进行如厕训练,反复告诉他“如果你想嘘嘘了,一定要先告诉大人”。一开始,聪聪做得很好。可最近,聪聪频繁出现尿裤子的情况。谭华为了巩固训练成果,每次都举着聪聪尿得湿漉漉的裤子问他:“这是谁尿湿的?是聪聪尿的吧?”一开始,孩子还老实承认,可是几次之后,聪聪开始矢口否认尿裤子的事情,甚至把责任推到了家里的小狗身上。谭华哭笑不得,却又无计可旋。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学会撒谎了呢?
心理医生分析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学会控制排尿、排便是件技术活儿,能否掌握这项技术和孩子肛门括约肌能力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如果如厕训练过早、过严,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恐惧。为了逃避这种压力和恐惧,孩子就会想其他办法来保护自己。对刚1岁半的聪聪来说,他的肛门括约肌还没有发展到能控制大小便的程度,但是他又不得不服从大人的训练。当训练失败后,大人对失败的强调让聪聪很有挫折感,于是就用撒谎来逃避。
毕竟,没有一个健康的孩子长大之后还不能控制大小便,因此,谭华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顺其自然,理解1岁半孩子所面对的压力。
案例2:为了多看喜羊羊,孩子总是撒谎
晶晶非常爱看喜羊羊和灰太郎的动画片,为了满足她的愿望,妈妈美珍特地买了一套光盘,规定好每天只能看一次。但最近美珍发现,每天晚上晶晶都要求看动画片,并谎称白天没有看过光盘。据美珍了解,其实白天晶晶已经看过光盘了。在家照顾晶晶的姥姥还说,白天晶晶也总是想尽办法多看光盘,当遭到拒绝时,晶晶就大哭大闹,甚至大声反驳说:“我看的是明天的喜羊羊,今天的喜羊羊我还没看呢!”弄得姥姥哭笑不得。美珍很担心,长期以往会不会助长晶晶撒谎的习惯。
心理医生分析
对总是精力充沛的小朋友来说,探索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孩子会不断地探索不同的办法,案例中的晶晶就是如此。孩子想在一天之内多看几次喜羊羊,但是家长不允许,她就会想不同的办法来达到目的,否认已经看过光盘是孩子最容易想到的办法。此时,大人越阻止,越会激发晶昌的逆反心理。如果指责孩子撒谎,孩子就会继续探索更高的撒谎技巧以求下次能瞒过大人;如果指责孩子耍赖,孩子下次就会更巧妙地抵赖。
如果晶晶下次依然否认自己当天看过喜羊羊,要求再看一遍,妈妈或姥姥可以直接引导她去做别的事情。如果孩子反复纠缠甚至哭闹,大人可以静静地看着她哭闹,等其哭闹完后安抚好孩子,然后再建议她去做别的事情。同时,在生活中要注意积极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使孩子的注意力不再只集中在看光盘这一件事上。
心理医生支招:
面对孩子撒谎,家长往往如临大敌,惟恐孩子以后长成一个满口谎言的人。其实,大人一定要接纳一件事:没有一个孩子是从未撒过谎的。大部分时候,孩子撒谎并不是恶意的欺骗,而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需求想出的办法。作为家长,看到孩子撒谎时应该首先思考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大人怎样去帮助,而不是惊慌失措,贸然地将“道德品质不好”的大帽子扣到孩子头上。只要理解了孩子撒谎背后的真正需求,正确引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就不再需要通过撒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面对孩子说谎 妈妈们的措施
首先,要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
帮助和启发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哪些地方夸大或歪曲了事实真相。当孩子讲述真实情况时,要对他们坦诚的态度予以赞同和肯定。引导他们自己认识说谎是可耻的。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孩子经常进行道德教育。
如对诚实的赞许;对谎言的否定,告诫孩子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信任其基础就是诚实。对孩子的初次说谎不能掉以轻心,尽量防止暴怒和对他们轻易地加以否定,同时要抓住这个刚刚说谎的苗头,使之不再发展。
第三,成人要起榜样作用。
要言传身教地教育孩子,认识到任何形式的不诚实都是不道德的。让孩子深深记住,说谎是不光彩的事。
第四,正确运用奖惩手段。
让孩子认识到谎言总会识破,说谎只有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而诚实是美德,是高尚的品质,同时诚实也会减轻对过失的惩罚程度。
第五,家庭应该民主
家庭气氛应该民主,使得孩子对父母既尊重又相信,不因害怕父母而编造谎话。
永远不对孩子说
孩子们总会制造出一些突发场面,令你一时乱了方寸,口不择言。正是这些微乎其微的交流,使你的生活越来越被孩子控制。比如下面的一些场景,你遇到过吗?
不相信孩子
姥姥看到客厅里撒了一地的饼干,虽然微笑着却用不可置疑的口气同:“丁丁,是你扔的吧?”丁丁赶紧解释:“不是,我打开包装时,它自己蹦出来的。”姥姥坚持:“净瞎说,它怎么会蹦出来,肯定是你撒的。”丁丁开始激烈地辩解,嗓门也提高了:“根本就不是,真的不是。”一场祖孙大战在即。
症结:成人很容易用自己的惯性思维来判断孩子的做法。在他们眼里,孩子就是会制造一些小麻烦来让大人收拾。此时大人即使并未发火,也习惯用不信任的口气质疑孩子.仿佛孩子天生就是一个撒谎专家似的。
解决:妈妈走过来没有再问原因,看似无心地说道:“谁能来帮助妈妈把地面打扫干净呀?”丁丁还在生气,自然不愿意。妈妈拿起一本书:“我要讲笑话喽,谁愿意听?”丁丁赶紧举起手:“我听我听。”妈妈提条件:“好啊,表现好自然可以听到。”丁丁赶紧就去拿扫帚了。
重点:相信孩子,不要急于否定怀疑。一把扫帚与一场战争,究竟哪个才是你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告诉孩子怎么去做就好了,不要纠结于东西是如何掉在地上的,那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给孩子贴标签
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果果家的饭做好了,奶奶让他和小朋友说再见,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开始是要求再玩几分钟,后来索性冲奶奶大喊大叫起来:“我不回,别的小朋友不回我就不回。”奶奶一边训斥一边抱怨:“这个孩子就是这么不听话。”这样说其实有点儿向周围人解释的意思,孩子让她没面子,都是孩子不好。结果她家的孩子真的是永远都不听话。
症结:成人在要求孩子听话时,却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很轻易地将“不听话”的标签贴在孩子身上。批判时,不仅不在意孩子听到是什么心情,还刻意让孩子听到,仿佛这样说就能让孩子羞惭并主动听从命令似的。
解决:饭早几分钟还是晚几分钟吃并不是最主要的。我们想让孩子回家,只要跟他说:回去得太晚,饭菜就凉了,再说大家都在等着你一个人呢。孩子不愿意回,可以等他几分钟,但到了说好的时间就一定不要给他留余地,扭头就走。最怕成人一边喊着孩子画家,自己却脚下动也不动。孩子很机敏的.能看得出你的真心假意。
重点:家长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觉得孩子处处和自己作对。当你给孩子贴上“不听话”的标签时,孩子往往会顺着成人的潜意识,真的照那个方向长大。
向孩子妥协
明明在外面玩跳绳时,丫丫过来了,想借明明的跳绳玩一会儿。明明不肯,于是丫丫求助明明妈妈。明明妈妈说,那是明明自己的东西,你去问他的意见。丫丫又转头向明明请求,可明明还是不肯。丫丫开始向自己的妈妈发脾气。丫丫妈妈于是赶紧替丫丫出头:“明明,你就让丫丫玩一会儿,要不然她不干。”
症结:因为怕孩子哭闹,就轻易满足孩子的任何无理要求,即使在与同龄小朋友相处时,也不知道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这些矛盾,让他们在索取与拒绝中学会与人交往的规则与技巧,数次地妥协甚至助长孩子的霸道气焰,那么孩子将更加以此要挟父母。
解决:告诉孩子,那是别人的东西。如果别人愿意与你分享,你就可以得到,如果别人拒绝,也不应该生气。你可以拿出自己的玩具来与他交换,或者他会愿意满足你的愿望。这才是正确的交往之道。
重点:家长总是照顾自己孩子的情绪,却没有告诉孩子哪些是可以做,哪些是不能做的。这个世界并不永远都围着你一个人转,父母可以妥协,无关的人却未必会容忍。
在这些小矛盾出现时,父母们真的会口不择言,因为急于发泄,急于辩解,急于安抚,却意识不到孩子会在这些小事上吸收到关于情绪、评价、交往等等成长中的负面影响。家长只需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究竟要教会孩子的是什么,究竟要让孩子得到什么,你就会知道什么是可以对孩子说的,什么是永远都不能对孩子说的。
总结:教育孩子是一件劳神又费心的事,因此家长们要学会科学的培育宝宝。一些话一定不要对孩子们说,一些事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做。那么,以上小编为您盘点的赶紧来补习下吧。(文章原载于《健康世界》、《北京青年报》,刊号:2012年3月号、2012年2月2日,作者:章小溪、南艳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拜客尝试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