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为了一件裙子出卖身体?孩子对金钱的迷茫,源自家长隐瞒财务状况》,众多读者留下了评论。不少家长异口同声的表示,女儿必需富养,这样长大不会受物质的诱惑。
女儿要富养,这几乎成了一种社会共识。然而,不同的父母,对富养的定义与方式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有众多的教育文章曾经与家长们探讨这个话题。然而,在我翻阅过50篇讲述相关问题的文章后,发现它们都没有触及问题核心。今天,我们把两个一直被大多数人忽略,关于“富养女儿”的重要观念,与各位家长探讨。

一)“富养女儿”是一个断章取义的观点,并且已经过时
在中国传统中,一直存在着“富养女,穷养儿”这种说法。但是,富与穷在这句话当中,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一个绝对概念。是把养儿与养女的方式作对比,而不是指养女儿要用上最佳的物质条件。
再者,我们需要留意这种说法出现的时代背景与现在的差异。
这句话的出现,是旧时代,普遍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现实下的一种相应的子女教育对策。因为要把女儿养得高贵,负担起未来相夫教子的责任;而儿子则要磨练他的斗志,未来负担起养家的责任。
为什么现在“富养女”变成单独出现的一个观点,而越来越少人提及“穷养儿”这回事?因为父母们渐渐发现,“穷养儿”在现今社会根本就是扯谈。

去年暑假,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刷爆朋友圈,众多家长表示感同身受。现在家长为了子女的教育作出的投资,是不计成本的。有条件的家长,谁还真的会“穷养儿”?
如果把不满足儿子的物质要求,不给他零花钱,就当是正在“穷养儿”了,然后另一边给儿子花大钱报这个班那个班,报这个营哪个营,不感觉很精分吗?

现在有多少家庭还像旧时代一样“男主外,女主内”?
在家庭经济上,“妇女能撑半边天”才是今日的常态。
但是,加上传统思想还在一定程度上作祟,变成很多家庭,“男主外,女主内同时要主外”的畸形现象。既然作为女性成家后需要内外兼顾,那教育上就不能“富养女,穷养儿”,而变成女儿既要富养也要穷养了。

今年都已是新中国成立的70周年了,男女平权已经推动多少年了,每每听到“富养女,穷养儿”这种旧思想,我就有点感慨,为什么现在做女人那么左右为难了。
俞洪敏说:“我觉得实际上已经不存在穷养和富养这个概念,而是对孩子一种品格的培养和对于财富正确值观的引导。”
所以,各位家长,请大家谨记国家的呼吁:“生男生女都一样”,并且把富养与穷养这两个概念丢进历史的垃圾桶内,然后认真思考一下孩子的品格培养与建设财富价值观的问题吧。
二)富养问题的核心在于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平衡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物传记《断头王后》的主角玛丽·安托瓦内特,出生时就是奥地利公主,14岁的时候就成为法国的王太子妃,18岁成为法国王后,母仪法兰西,丈夫很爱她。这样的人生赢家,可以说是富养女儿的典范。

玛丽不喜欢读书,只喜欢享受生活,建宫殿,办宴会,夜夜笙歌。
后来,玛丽被推上了断头台,她被称为断头王后。
茨威格给她写的传记中,提到她早年的“富养”生活,无比感慨,说: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父母疼爱儿女,希望给他们最好的生活条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些“命运赠送的礼物”,最终应该怎样去偿还呢?
《断头王后》原文中有一句:
“她不知道,得到权利的同时意味着承担同等的义务,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再热忱的爱戴也会消退。”
子女被父母富养,可以说是她的一种权利。
但她是否承担着与权利等同份量的义务?
她是否给予这个世界合适的回报,让她的好命运一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