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父母对孩子有了越来越高的关注,由此带来的高压力引发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育儿焦虑症”。

养个孩子为什么这么难?
应该是妈妈们都很很焦虑的问题吧?
乖巧,懂事,爱学习,6岁英语流利?
简称“别人家的孩子”。
成天不爱学习,闹小情绪,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
这是“我家的孩子”。
其实我们应该反思,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现象,在孩子教育和成长当中,作为父母的我们亦师亦友,是孩子成长当中的陪伴者、观察者、示范者和促进者。在孩子的不同成长时期我们应该去重视发现孩子的长处,短处,兴趣爱好等,正确引导孩子了解孩子。


根据玛利娅·蒙台梭利(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儿童敏感期理论,儿童在每一个特殊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而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持久,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而一旦特定的敏感期消失,同一时期就不会再对这一食物产生强烈的兴趣。
通俗地讲就是,孩子不同年龄段关注和学习的事物是不一样的,你无论是进行学前教育、兴趣培养还是益智娱乐,都要注意抓住他的敏感期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学得快、学得好、学得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只要家长稍微用点心就能发现。我们都希望孩子有兴趣爱好,希望他能对某件事物保持专注,结果发现,他在玩手机、平板和看电视的时候,才能保持高度专注……电子产品让宝宝保持专注,是因为声光电强烈刺激着宝宝的感官,这种专注是典型的被动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