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酒席,一妇女把菜都打包了,我直接掏出一百块让她滚,过分吗?
另外一个男士笑嘻嘻地说道: “阿姨,你等会儿再打包,我再喝一杯喜酒,等会儿你口袋不够的话,我去酒店前台帮你要口袋,我还可以帮着你倒菜。”
老妇人笑着说: “够了,够了,等会儿我再去其他桌看看还有没有大虾就可以了,我孙子喜欢吃虾……”
老妇人好像一点都不在乎别人说的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像这样打包确实令人讨厌。
不过提问者的做法确实不妥当,吃酒席,很多亲戚朋友都是不认识的,大家因为一个共同的亲戚或朋友而聚在一桌吃饭,也许一辈子就这一次,可以语言上劝说,假如对方不听,还是坚持打包,大不了自己下桌不吃了,没必要掏一百块钱叫别人滚,那样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也有贬低对方的意思,对方的做法已经被人看不起了,你这样做会更让人看不起的。
话说回来,拿着扔给对方的100元钱出去吃,难道还吃不饱吗?这样体现了自己的格局,就让别人去评论是非对错吧!自己真没必要在这种场合去当这个恶人。
吃酒席,不管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尽量不要在别人办喜事的场所发生争执,这也是办喜事最忌讳的事情,退一步海阔天空。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4j/95b810740878b0b8.jpg)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4j/bac11df7d468cee0.jpg)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k/4j/121be395608a2857.jpg)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人,但是我没像你那么激动。
有一次,乡下的表哥给他儿子娶媳妇,我们人少,于是就被安排和他们的邻居凑了一桌。
因为要吃席,所以我没吃早饭,等开席的时候差不多到中午了,肚子确实有些饿。
我对面是个女的,四十多岁,乡下的妇女缺乏保养,面黑手糙的,一看就是个常在地里干活的人。
上菜之前先上的是糖果瓜子之类零食,一桌人没吃几分钟就一人一份分了,用东家给的塑料袋各自装了起来。
等到上菜的时候,我发现那个女人脸上的表情有些怪异,她一边狼吞虎咽的吃着菜,一边从兜里掏出了一只塑料袋,塑料袋被她的手捏得飒飒响。
两份素菜上完后开始上肉菜,这时候她更加的局促不安了,没等在座的所有人都夹完肉,她犹犹豫豫的站了起来,本来有些焦黑的脸不知为什么在这一刻变得有些红了。
她端起还剩大半盘的肉,撑开塑料袋直接倒了进去,边倒边自言自语的说给婆婆带些回去吃。
第四道菜是鸡,这次等大家每人夹了一块后她又如法炮制,把剩下的全都倒进了袋子里。
这席吃的有些扫兴,我想提前离开,又怕表哥他们不高兴,只好硬着头皮干坐着。
除了我们夫妻两个,桌上的其他人都是本村的,他们好像都习惯了那女人的做法,没人说她也没人理会。
又上了两道菜,那女人没再往袋子里倒,只顾着拿筷子往嘴里送。
后来又上了一盘里脊,我正担心她对硬菜又要下手的时候,果然不出所料,她又拿出了一只袋子,再次把盘子里的红烧里脊倒了个干干净净,边倒边说我孩子一年没吃里脊了,他俩最爱吃这个。
我心想,装就装呗,还找这么多借口,像个蚊子似的,咬人就咬人,还要嗡嗡出一大堆咬人的理由来!
倒完这份菜后,她自我解嘲的笑了笑,便起身扬长而去。
见我看她的眼神有些怪异,于是边上有人给我讲了她的情况:
这女人命苦,公公去世的早,留下了一个瘫痪在床的婆婆,她有两个儿子,大的在读初中,小的读小学,丈夫八九年前肝腹水去世了,家里的担子全落到了她一人的头上,她靠家里的几亩地养活着婆婆和两个孩子,娘家人劝她再嫁一个,可她放心不下婆婆,婆婆的另外两个儿子对老人们一直不管不顾,她怕她在他们手里受罪。
村里的人几乎没见她买过肉,也很少见她穿过新衣服,倒是婆婆和两个孩子被他拾掇得干干净净的。
只要有机会吃席,她会挣着抢着给婆婆和两个孩子带一些回去解解馋,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
席上的人说,她这么急匆匆的走了,一定是给婆婆喂肉去了,而且两个孩子也马上要放学了。
听了这些,我刚才心里的那些扫兴劲顿时就没有了,甚至对她产生了些许敬意!
这样的女人值得被尊敬,即使她“抢”了大家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