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为什么要求家属在外面等待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这是殡仪馆对火化的工作要求
火化遗体的焚烧室内,通常会设置四五台甚至更多的火化炉,每一台火化炉前都至少有一名火化工在进行焚烧工作。也就是说焚烧室是火化师工作的场所,如果放任逝者家属跟进来,那么很可能会干扰火化师的正常工作。
另外,火化炉内的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即便有良好的隔热措施,火化炉炉壁的温度也很高。逝者家属不忍亲人离去,亲眼目睹火化过程时,很可能会靠近火化炉,这不仅会干扰火化师的工作,还有可能被烫伤。
所以说,让家属在外面等待是火化过程的工作要求,是为了避免家属干扰火化师的正常工作以及保护家属不被烧伤。

第二,这是为了保留逝者最后的体面,也是为了照顾家属的情绪
火化过程其实并不适合家属观看,一方面是因为火化师可能会对遗体做一些“不体面”的操作,另一方面是因为遗体在被焚烧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无法直视”的情景。
在过去,由于火化技术不够先进,为了防止遗体由于受热膨胀而发生爆炸,火化师会使用刀具等划破遗体的腹部,场面无法直视。不仅如此,为了提高火化效率,火化师还要在焚烧过程中对遗体进行翻动。
另外,遗体在火化炉内的高温焚烧下,会出现很多“惊悚”的场景。比如遗体的肌肉组织遇高温会快速收缩,导致四肢扭曲,甚至躯干都会向上弯曲,从火化炉外看去,似乎是遗体在火化炉内不断地挣扎。
无论是火化师的操作,还是遗体在炉膛内的变化,都不太适合让家属看到。所以让家属在外面等待,既是为了保留逝者最后的体面,也是为了照顾家属的情绪。

家属可以参与哪些过程?
其实除了参加告别仪式外,逝者家属还可以参与和火化相关的一些项目,比如捡骨灰和观炉服务等。
在现在大部分殡仪馆采用绿色火化技术的情况下,火化过程比过去文明了很多,火化效率也大大提高。不仅火化师不需要再对遗体进行“不体面”的操作,火化时间也由过去的两个小时缩短为现在的45分钟左右。
虽然火化遗体时需要家属在外面等待,但在焚烧完成后,家属可以参与捡骨灰的过程,也就是允许家属亲自装殓逝者的骨灰,以满足家属对逝者的不舍之情。
与影视剧中的粉末状骨灰不同,现实中遗体火化后出炉的骨灰并非粉末状,而是一堆大块的骨渣,只不过这些骨渣十分易碎,用手轻轻一捏就能捏断。大部分家属都会将这些骨渣装入骨灰盒,如果想要粉末状骨灰的话,还需要火化师对骨渣进行粉碎和碾磨。

不仅如此,骨灰的重量也与大家所想不同。很多人认为那么大一具遗体,焚烧过后的骨灰应该也不会太少,最起码一个骨灰盒是装不下的,因此有传闻说火葬场只给一部分骨灰给家属。
但这其实是谣言,因为遗体火化后的骨灰重量通常不超过3公斤,用一个骨灰盒完全能装完。人体骨骼的重量约占总重量的3.5%左右,而经焚烧过后,人体的软组织和有机物会全部被焚烧殆尽,骨骼也变成易碎的钙磷酸盐。
研究表明,成年男性焚烧后的骨灰平均重量约为2.7公斤,成年女性则为2.4公斤。因此骨灰的重量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少得多,火葬场也不会做出扣留骨灰这样的事情。
另外,在一些大城市的殡仪馆,还会为家属提供“观炉”服务。所谓“观炉”就是允许家属通过火化炉内的摄像头在电脑屏幕上观看火化过程,以满足一些家属的特殊要求。

总而言之
殡仪馆火化的过程中,让家属在外面等待主要是为了火化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家属被烫伤,照顾家属的情绪,毕竟火化过程不太适合家属观看。而有些家属则希望亲眼目睹火化过程,于是一些殡仪馆也会提供“观炉”这样的特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