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婆婆油盐不进的样子,张蓉有点生气地说:妈,您现在这样不体谅我,将来等您老了时候难道就不需要我来伺候您?
婆婆冷哼一声说:我不用你一个外人伺候我,我有儿子有老公,你就放心吧。
张蓉说了句:那您老了时候一定要记得您今天说过的这句话。说完起身抱起女儿就走。
张蓉办了辞职,在家照顾女儿,陈辉父亲过意不去悄悄地给儿子和儿媳妇送点钱补贴生活,张蓉都拒绝了。
女儿慢慢长到1岁时,张蓉遇到楼下一个宝妈一起聊天,宝妈说自己已经延了半年的产假马上就要上班了,也正在为带孩子发愁。
张蓉灵机一动,说:你看咱俩孩子差不多大,我也是在家带孩子,要不然你雇我给你带孩子吧,早上我去你家把孩子接到我家,你下班时来我家把孩子接走?
宝妈同意了,就这样,张蓉也算给自己找了份工作,每天带两个1岁多的孩子累得张蓉筋疲力尽,但是却能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
因为从结婚后他们一直租房住,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张蓉一直以来的梦想。
从那以后,张蓉很少婆家,过年过节张蓉不会阻拦陈辉回父母家,但是她自己却不回去,她说既然婆婆不喜欢自己,一直当自己是个外人她就不回去给婆婆添堵了。
因为婆婆不喜欢女儿,时间久了女儿也不愿意去奶奶家,陈辉每次回家也是寡淡无味,和父母坐到一起也不知道聊点啥,因为母亲除了抱怨张蓉就是指责陈辉当年不听她的话。
回家成了陈辉内心的一个负担,变成了一种责任而不是因为爱回家,甚至在进家门的时候陈辉就觉得一种忐忑和愁绪,因为他不知道母亲又会怎样言语刻薄的奚落他。
唯一让他欣慰的张蓉从不拦着他回父母家,也不过问他给父母花多少钱,更重要的是张蓉从不在女儿面前说任何一句父母的不是。
父亲65岁那年突发脑溢血被送到医院,陈辉希望张蓉帮忙照顾父亲,张蓉同意了她说感念父亲在订婚时给自己的“万里挑一”,每天她都给父亲做饭、送饭,和陈辉轮流值班,甚至帮着父亲处理大小便、擦洗身体。
同病房的病友一开始以为张蓉是女儿,得知是媳妇都说晨会找了个好媳妇。
婆婆听了病友对张蓉的表扬也从不表态,张蓉和婆婆见面也是相对无言。
陈辉父亲在ICU住了7天后还是走了,办理完后事婆婆自己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陈辉本想把母亲接过来住,张蓉不同意母亲也不愿意去。
陈辉只好隔三叉五回家看母亲,后来还是张蓉说:给母亲家里装个监控吧,你妈有个什么事,你也方便看得见。
陈辉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说:你看你儿媳妇还是想着你的,你就缓和下吧,毕竟你这年纪大了也需要人照顾。
母亲却说:你媳妇这就是想监视我,是不是还想看看我平日把存折藏在哪里?
面对母亲的固执,陈辉只好作罢。
母亲72岁那年,因为雨天路滑摔了一跤造成了髋关节骨折,陈辉没办法给母亲找了保姆伺候她, 结果母亲和保姆处不来。
连着换了5、6个保姆后,陈辉心力交瘁,只好和张蓉商量:老婆,你看在我的面子上,我把咱妈接过来你帮忙照顾下,行不?
张蓉说:你接过来我没意见,但是你要自己伺候她,我不会帮你照顾婆婆,你妈当年说过不用我照顾的。
陈辉无奈只好把母亲接到自家,有给母亲找了个白班保姆,晚上母亲起夜都是陈辉照顾。
这天保姆因为家里临时有事请了半天假,等张蓉下班回家后, 婆婆说:我饿了,你去给我做饭吃吧。
张蓉看了婆婆一眼,冷冷地说:当年您亲口说过养老靠儿子,绝不吃我的一口饭的。说完她锁上门就出去了。
陈辉回来后母亲就和他告状张蓉捏带她,让陈辉离婚治治张蓉。这才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回到题主的问题: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最后都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