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缴高档?根源在哪里?
广州市高补贴,选择低档次看似补贴比例高,但是老了养老金就很少。还是选择一个100%补贴比例划算,而且回本时间也非常短。
珠海市高基础养老金高补贴比例。这样的情况下,回本时间缩短到一至三年回本,可以说非常划算。
我们再来看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平均缴费水平为260元,这个数字怎么来的,各省市从缴费100元,涨到200元,几年前涨到300元,现在缴费100元,给特困困难群体由政府代缴费,这么一平均不就是260元。可以得出结论,全国95%都是按最低缴费标准,来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选择高档次的一般是在进城上班务工人员,单位没有给员工购买社保,有经济实力缴费高档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总结:老百姓担心自己缴费高档次,回本时间较长,自己能不能有命活到领回自己缴费的钱,如果活不到那么亏大了。还有一方面农民朋友收入过低,缴费高档次缴费不起。
其实最主要的是,领回时间过长,通过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方式或是提高缴费补贴标准,缩短领回缴费的钱年限过长的问题。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这样长缴长得,多缴多得,才不是一句空话,而不是画大饼,政府努力提高缴费档次,补贴标准不涨,基础养老金不涨,就想解决问题了吗?
科学设计缴费档次及补贴,我们老百姓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这样农民才能选择多缴费,长缴费。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文子说社保
我是文子,关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社保方面问题!有问题欢迎留言讨论,关注私信我。
感谢你的支持。
由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行年数小,很多人不懂政策,加上政策宣传不到位,没有看到政策的好处,很多人随大流,交最低档。医疗保险是个很好例证,刚交医疗保险时,很多人都交低档,当遇到大病后,方知高档的好处,现在交医疗保险,岁数大的再玩固的老思想也交高档的,因吃到甜头了。养老保险我因为也会这样,只有有人享受到好处了,人们看到了才会交高档的。 在农村有些人确实生活困难,拿不出更多钱交养老保险,只能交低档的。现在农村压力很大,给子女结婚、买楼、买车,那样开资都很大,若没有别的收入,只靠农村这点收入,确实交不起。我村有个村民,到现在也没领养老金,原因是给儿子买房、买车,没钱补交十五年养老金钱。 在农村养老保险推广的晚,叫社会保险抢走一部分人。这部分人社会保险交很多年,撤回损失很大一部分钱,无法撤回,只能交个低档养老保险。 我只想到这些,友友们还有别的原因吗?
农村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什么不愿意缴高档?根源在哪里?
首先感谢您的邀请,有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在回答农村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什么不愿意缴高档,根源在哪里?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说一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以便大家对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009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
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农民对于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建立个人账户等问题或措施并不感兴趣,或者说根本就不关心,他们对于养老金待遇最为关注和最为关心。当时,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