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短短,女短短”。
先来看一组数据。据专家统计,近100年来,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平均身高增加了10厘米以上。那么是什么原因呢?考虑到人类进化或遗传变异的速度不可能在一百多年内发生巨大变化,唯一能解释平均身高普遍上升的原因是:更充足的营养供应和适当的运动。其实,邻国日本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明显。二战前后,其国民平均身高发生了明显变化,男性平均身高由过去的平均160cm增加到平均170~171cm。请注意,这是平均值。在过去,平均160cm意味着很多人不到160cm。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一度将短作为代名词的原因。所谓小日本,不仅国土面积小,人也显得小。日本历史上的江户时代(即1603-1867年),据统计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是历史最低点:男性平均身高155cm,女性平均身高只有143cm。究其原因无非是贫穷和从上到下提倡素食,甚至严禁吃肉。二战后,日本发起了“每小学生每天一杯牛奶”运动,有效地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
所以,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身高,首先与童年长高关键期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有关。关于运动与身高关系的研究我就不引用了。这方面能挖掘的潜力应该是越多越好,然后才能谈父母身高和孩子身高的关系。如果父母是在半饥半饱的情况下长大的,就很难用父母的身高来作为评判的标准。这就是遗传的秘密,因为一个人的特征不仅仅表现在外表上,比如身高、外貌、体重等,还有不通过基因检测无法得知的禀赋,任何外在特征都需要因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根据父母的身高来估算孩子的身高未必准确。
至于很多民间理论,往往是根据个别现象进行概括。有时他们猜对了,有时他们猜错了,所以不能当真。不过妈妈各方面的好坏肯定对孩子影响比较大,毕竟人类是哺乳动物,受孕十个月才能出生,前十个月在子宫里有一段时间。一个人的起点,如果妈妈的身体在某些方面有严重的缺陷,孩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在现代科技的呵护下,很多曾经很难现在解决的问题有,但是你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看你有没有足够的钱,是否知道有些问题是可以用钱解决的。
我爸180,我妈160,我小时候特别矮小。四五岁的时候,我会把塑料袋拖到地上。亲戚说。要是我能像妈妈那么高就好了!但是,我上小学的时候,一天吃五顿饭,除了早餐、午餐和晚上,下午放学后吃一顿,睡觉前还要吃!不算零食。而且吃不胖!我小学毕业的时候168,现在172,按照我爸妈的身高比例,我最多应该是165吧!但是我还是长到了172。而且我是外婆家所有女人中最高的,外婆家,包括阿姨,阿姨,姐姐,姐姐!我觉得身高除了先天条件外,还要靠后天的努力!包括营养,运动!孩子要多吃多运动!当然,怀孕时,妈妈们需要补充更多的维生素。补钙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女儿3岁,101的身高相当于4岁孩子的身高。在女宝宝中算是个子高了!她每天就是不停地搬家,根本没时间说实话!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