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是正确的,但是规律的运用需要很强的认知,你理解的业绩和实际的业绩会不会存在偏差,这才是关键。
如果你对于业绩没有正确的认知,只是会看看业绩报表中的净利润数字,市盈率之类的,那建议还是谨慎地去做价值投资。
因为业绩本身,比起K线还要复杂,很多专业的研究员,对于业绩的判断准确率都不高。
2、资金直接决定了涨跌。
涨跌到底是什么决定的,是很多投资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很简单,就是资金决定了涨跌。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些反人性的交易,比如明显的利好,却高开低走,明显的利空,却低开高走。
于是就有了所谓的见光死,所谓的靴子落地这种说法。
其实,市场的解读只不过是强行地把消息和盘面的情况进行了结合,给大众一个涨跌的理由。
而事实是,所有的涨跌,都是资金说了算。
在任何的交易市场里,买方资金多,就会涨价,卖方筹码多,就会跌价,这个规律亘古不变。
这个规律如果衍生一下来,就有了另一个规律。
资金充足的时候,上涨的概率更高,资金短缺的时候,下跌的概率就会更大一些。
也就是说,你去买成交量大,换手率高的股票,赚钱的概率会更高。
如果是缩量的股票,想要赚钱难度就很大,因为资金的参与度很低。
还有一个原因,是从资金撤离的角度来看。
参与的资金越多,资金想要撤退的时候就越容易,如果参与的资金很少,那么想要全身而退的难度就很大。
这就是赚钱效应下,资金的过度参与,带来的股价超涨,以及亏钱效应下,资金的枯竭导致的股价超跌。
如果你能很好地理解量价之间的关系,以及股价背后资金的运作逻辑,那么赚钱的概率也会大很多。
毕竟,资金才是整个股市的命脉,业绩只是吸引资金的一个重要理由而已。
3、股价永远反应了预期。
另一个市场的规律,很多股民也容易忽略,就是股价永远反应了市场的预期。
这解释了题材股为什么会被资金爆炒,理由其实就是预期,基于题材的业绩预期。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些业绩“好”的股票,却不怎么涨,因为业绩没有更好,没有增长预期。
预期这个东西,其实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凭借当下的情况去做一定程度上的推演。
想要判断预期,就需要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同步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但资金追求的是暴利,于是它们直接找到了炒作的理由,不管预期到底能有多少程度,先炒作预期再说。
所以,业绩未来到底能有多少,在短期资金眼里并不重要,市场热度到底有多少,才决定短期股价能炒多高。
股价本身,就是对于未来预期的提前体现,仅此而已。
这也就是为什么股民在高位接盘后,容易被套,因为预期部分已经被提前炒作完毕了。
当下的业绩,仅仅代表了过去,并不能代表未来的业绩预期。
而当下的题材,却代表了未来的想象空间,代表了预期。
所以,在没有长期业绩验证的前提下,炒作题材本身,远比炒作业绩预期要容易太多,空间更大。
如果你理解了这一点,那就应该明白,顺势而为地做预期投资,远比看得见摸不着的研判,机会更大,赚钱的概率更高。
4、政策引导行情的走向。
第四个大的规律,就是中国特色的股票市场,政策引导行情的走向。
当然,其实全球的股票市场也是受到了政策的引导,只不过它们的政策,更偏向于货币政策。
而A股市场除了货币政策以外,还要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去做有机的结合。
简单的说,股票市场是个IPO市场,IPO的融资作用是本质的需求,而哪些公司可以上IPO,其实是政策导向很明显的。
政策不会引导某只股票上涨,因为股票的上涨并不会对经济产生太多的影响。
但政策可以把资金带到某个板块里,用来扶持某些行业的发展,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实实在在地给一些企业提供帮助。
政策引导行情的走向,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但凡是宏观上的战略,反应到股票市场里,都会有一轮行情。
而政策导向越重,行情的总体涨幅和可持续性也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