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50岁的女人,如何更“理智”的“花钱”?
买鱼就买活鱼,要么就不吃鱼。
半成品冻货不能买,防腐剂太多,对身体不利。
健身卡,游泳卡,美容卡,真的没必要买,放在家里也是吃土。

反季节的衣服买一次坑一次,看着便宜第二年都穿不了,不是身材不适合,就是款式落伍又不想穿。
直播上有些产品真的挺优惠,买了就会发现不实用不便宜,都是套路。
手机买就买6000元以上的能用7,8年,1000元以下的杂牌机,半年就完蛋了。
年龄大了,双11再也不拼了,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不算,熬了一夜,皮肤需要很长时间能补回来。
不囤货,洗衣粉,洗涤灵等日用品,炒菜的调料都现用现买,市场的价格总是有浮动,提前买就多花钱。

促销打折的商品,买一赠一的商品,不是过期的,就是改码的,买到家就是“废物”,彻底远离。
电饼铛,豆浆机,榨汁机,买到家就是摆设,用不了几次。
电话费一次交10元,水费,电费,宽带费,欠多少补交多少。
学习的钱要花,多读书,读好书,人就会有思想,但是千万不买课程,80%都是割韭菜的。

早市快散市的时候去买菜,或者7点之后去大超市买菜,能便宜很多。
求人办事的时候,一定先花钱,否则事办不成,花的更多。
货比三家是一定的,最好是货比五家,不问价格,不比对价格,见了东西就买,摊主专门宰这样的。
给父母花钱眼都不眨一下,家庭仪式感花钱该花就得花,强身健体,保养身体的钱更是必须花。

如何更理智地花钱,一是判断是不是真的需要,二是买贵重商品的时候,如果能考察一下更好。
我在年轻的时候买东西很多时候是冲动型的,去商场看见一件衣服觉得好,在售货员的夸赞下,很容易冲动地就买了。记得有一次买一件短风衣,是橙色的,当时试衣服的时候,售货员在一旁说,现在就流行这个颜色,你穿上是不是显得皮肤更白了,听她这么一说,好像是这么回事,另外款式也正好是我喜欢的,想想自己还真没有什么带颜色的衣服,那就改变一下形象吧,于是买了一件。
这件衣服买回家之后,就没穿过,后来是家里来了一位二十多岁的亲戚的孩子,送给她了。从此算是长了点教训,鲜艳的衣服还真是不能买,人多年形成的习惯不太容易改变。
后来是在网上买东西了,好处是看上的东西可以先放购物车放上一段时间,过段时间再看的时候,如果还喜欢,那就可以把它买下来,如果觉得没必要的,那就不买了。用这种方法也让自己少买了不少东西。
我现在买东西,基本是以生活用品为主,邻居天天看见我去取快递,是因为我的菜也是在网上买,每次的量都不大,吃完再买,所以天天都有,但每天也花不了几块钱,多的时候也就二十多块,少的时候只有几块钱。这样一个月下来也就几百块钱。
另外,我买大件的商品一定要先去试一下。比如最近一直想买一台洗地机,先是去实体店想试一下,结果人家没有样机,试不了,那我就没办法下单。后来又在网上看,发现价格也是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的都有,差距为什么会这么大,到底怎么应该买,我一时就不知道怎么选择了。对我来说,不是价格最贵的就一定好,而且我选东西不是买最贵的,而是买性价比最高的。
后来问了一下邻居的使用心得,她觉得不好用,原因是,拖过的地有水印。她家的就是将近三千元的一款。如果真的像她说的那样,买了之后还真的是挺麻烦的一件事,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花了钱还不能真正达到目的,所以对这件事,我现在还一直犹豫,不知道该买还是不该买,也就没有轻易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