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式发动机技术让轰炸机飞得更高、更快,也获得了更大的载弹量,开发出更远的航程。
像美国的B-52,苏联的图-95,英国的“火神”等等,都是冷战时有名的轰炸机。
刚开始的时候轰炸机依旧秉承的是二战的老一套理念——只要飞得高,谁都打不着。
招数虽老却有效,早期那批腿短耗油还操作困难的战机还真不一定能拿下这些轰炸机。
于是便催生了一种特殊战机再次发育——截击机(二战就已经有了)。

截击机的性能非常单一,它们的目的就是打轰炸机,所以除了飞得快、爬得快、飞得高以外,基本不做其它要求,连拐弯都无所谓。
在人们预测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轰炸机群会在电子干扰和战机的掩护下大举入侵,用核弹将对方摧毁。
那个时代的弹道导弹技术也远未有后世发达,所以轰炸机才是扛大梁的装备。
为了拦截轰炸机群,便需要截击机这种速度快、反应快,能在关键时刻扑上去的装备。
通过截击机发射的导弹,能将很高空的轰炸机击毁。

于是轰炸机也发生了变化,在高空性能外,又开始追逐高速性能,诞生了很多性能极为变态的高空高速轰炸机。
如美国曾经研发的XB-70“女武神”,60年代的超级计划,这种轰炸机能达到恐怖的3马赫。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举世闻名的SR-71“黑鸟”能飞3.35马赫,但“女武神”却还要携带11340公斤的航空炸弹。

不过XB-70这样的战机尽管打破了许多记录,性能非常野蛮,却在60年代下马了。
为什么下马了?最大的因素是当时出现了一个“大事件”——1960年,美军的U-2高空侦察机被苏联地空导弹击坠。
这预示着高空高速轰炸机的性能,很可能已经追不上导弹发展的速度了。
而且人们可以很简单地推测:轰炸机这种巨型喷气式飞行器将在短时间内被导弹所超越,因为一个是喷气式发动机,一个是火箭推进。
于是美国内部巨大的反对浪潮,让XB-70彻底地死翘了。

如果这种轰炸机继续发展下去,它将成为苏联发展的米格-25“狐蝠”截击机都无法追赶的存在。但美国人的恐苏症太严重,他们把米格-25想象成了一种超级战机。
实际上,随着导弹的高速发展,战略轰炸机的衰落比人们能推测的更快,到80年代时对空导弹和雷达构成的防空火网,加上各种战机的先进空空导弹,已经让轰炸机有些玩不开了。
也正因为如此,大国将更多的权重分配给了弹道导弹核潜艇体系,让它们尽可能地去补足轰炸机拉胯以后形成的空缺。

随着轰炸机的整体衰落,很快截击机也跟着衰落了,因为对付轰炸机不一定再需要这种专用的“矛”了,人们用多功能战机携带的导弹,或者稍微高端一些的地面防空导弹,都能将轰炸机轻松击落。
而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在电子化信息化浪潮中的高速发展,也更加严重的破坏了轰炸机的生存。毕竟导弹比轰炸机可难得拦截多了,至今弹道导弹拦截仍然是全球为数不多大国的顶尖技术。

到最后,美国实际上只发展出了一种超音速轰炸机——B1,而其中的B-1A型又因为高空高速已经不适合于未来的作战被淘汰,仅留下了B-1B。
今天的B-1B“枪骑兵”尽管作为轰炸机而言性能很不错,但美国人已经不敢让它们扛大梁搞突袭了,反倒在不断发展“防区外攻击”能力。

俄罗斯也一样,尽管保留了相当多的图-22M和图-160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但它们其实都不敢在导弹和新型战机面前嘚瑟。
没法子,如今的雷达、防空导弹和空空导弹太厉害,很容易就能搜索到轰炸机这种大型目标,然后将其干掉。如今的导弹连高速飞行的弹道导弹都能拦截,怎么会怕一架轰炸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