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在马岛上的陆军再也撑不下去了,彻底地弹尽粮绝,不得不向英国海军投降,9800名阿根廷陆军成为了战俘。

至此,英阿马岛战争也就结束了。英国人在取得胜利以后连谈判都懒得谈了,直接重新占领了马岛一直到现在。
加尔铁里的豪赌彻底失败了,自己也就黯然走人了。

马岛的故事到这里也就告一段落了,马岛的居民又过上的美好、幸福、有钱人的生活——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至于马岛到底属于谁的呢?其实我也不知道!
著名的马岛战争以后,虽然阿根廷与英国之间仍旧龃龉不断,但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周围的海洋已经趋于平静。孤悬大洋中的马岛,如同海外的世外桃源。
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作“福克兰群岛”,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4000多人。战争已经过去多年,这里也是整个美洲乃至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
整个马尔维纳斯群岛,有超过70万头的绵羊以及其他牲畜,畜牧业存栏量比当地人口多出数十倍不止,每年仅仅依靠向英国出口羊毛、羊肉、乳制品与海产品,当地人的生活就相当富足。
上世纪末,马岛周围海域发现了储量巨大的轻质原油,英国随之进行了开发,但总体规模至今都不算太大,毕竟还是在阿根廷的家门口,也有很多技术上的原因,更何况英国本土本身就是世界级的石油生产大国。但仅石油带来的利润,马岛每年也是收益颇丰。
当地人口稀少,自然资源高度丰富,加上英国的庇佑,马岛的人均生产总值早就超过了7万美元,整个美洲几乎无可匹敌。当地施行免费的医疗、教育,每年选定学生前往英国学习,重病直接送往乌拉圭、巴西等附近救治。可以说,除了因为人口太少加上气候原因,当地生活或许非常冷清,但是生活条件是相当优越的。
马岛战争是二战以后西半球最著名的战役之一,虽然大英帝国辉煌不在,却仍旧击溃了阿根廷挽回了颜面,当年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国际上也是声名鹊起。
阿根廷仍旧声索,英国实际拥有,马岛上的居民多以英裔为主,且因为害怕阿根廷的声索影响当地的发展,所以心之所向也更加明显。
马岛战争后,英国对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加强了军事管理,而由于马岛战争的胜利,让撒切尔夫人所在的保守党成功连任,因此加大了对马岛的福利政策。对于马岛的居民利益来说,或许在阿根廷和英国之间选择的话,英国是比较好的物业管理。

(马岛民众)
马岛民众在战后偏向英国
岛上的建筑物和街道名称在战后又从阿根廷命名的名称改回了英国之前的命名,以显示英国对其主权的宣示。岛上全部居民后来在1983年恢复了英国的公民身份,要知道英国国籍比起阿根廷国籍更值钱,知道现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很多民众,做梦都想成为英国的二等公民。2013年3月马岛曾就其政治地位举行了全民公决,结果显示99.8%的马岛居民赞成保留英国的海外领土地位,但阿根廷不承认马岛居民是主权谈判的对象。
而且英国的护照在其脱欧前,除了可以获得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免签机会外,还可以在欧盟自由通行,获得在欧盟国家的就业机会。如果马岛居民对英国国籍不满意,还可以在欧盟国家工作一段时间后,获得申请加入其它欧盟国家国籍的机会。也就是说,马岛居民也因此可以获得通过英国这个跳板,改变其个人命运,不用在这个孤岛里度过一眼看到头的余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