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阿大战)
英国人早在1765年就在马岛建立了居民点,虽然后来曾经将全部英国人撤离,但一直没有放弃该岛主权。
进入八十年代后,阿根廷经济陷入危机,全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不断有人走上街头,抗议阿根廷军政府的政策。
为了转移国内矛盾,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不断提出收回马岛的主张,并给联合国施加压力,派人强行登岛,他们这么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认为马岛离阿根廷很近,离英国太远了。
英国宣布与阿根廷断交,首相撒切尔夫人决心以武力迫使阿方撤军。经过两个多月的战争,阿根廷投降,英国重新夺回了马岛。
(马岛战争)
这场战争已过去了很多年,但英、阿双方都不肯放弃对马岛的主权主张。
因为该岛蕴藏有丰富的泥炭以及铅、煤、铁、银等矿藏资源,近海有石油和天然气。
岛上9有绵羊71.2万只,年产羊毛230万公斤。 最吸引人的是,马岛附近海域蕴藏约600亿桶的石油,将来这里是南大西洋地区的资源宝库。
(马岛现状)
在马岛主权归属上,美洲国家大多数成员国支持阿根廷,而欧洲国家支持英国的占多数。
有意思的是,英国的铁杆盟友美国拒绝公开站队,但私底下美国的倾向还是很明显的。
近年来,阿根廷政府一直呼吁通过对话解决马岛主权问题,但英方不予理睬。
(马岛一隅)
而在马岛内部的全民公投上,约有95%的居民支持英国,只有不到5%的居民认同阿根廷。
这是因为马岛居民多为英国人后裔,他们讲英语,信奉基督教;岛上讲西班牙语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
我国的态度是:支持阿方在马岛问题上的主权要求,呼吁英、阿双方根据联合国相关决议,重启对话谈判,寻求和平解决争端。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
英国和阿根廷为了南极附近的马岛在1982年打过一仗之后,这个岛屿目前还是归英国管辖,属于它的海外自治领土。
曾经在2009年两个国家的主要人物在进行战后的商谈时,英国就明确提出不要再提什么马岛主权,意思是这属他们米字国家无可争议。
四年之后马岛又进行了所谓的主权公投,显而易见是英国为了统治更加名正言顺搞起的一套手段,结果当然是令人振奋的消息——小岛继续快乐的作为英国海外领土。但是阿根廷则倔强地认为,岛上的人民没有任何自主决定的权利,对这个结果绝不接受。
一场几十年前的战争之后,两国之间也就是纯属剩下打嘴仗过瘾,阿根廷单方面强行刷存在感。
一、马岛的地下资源储备让人垂涎
马岛的全名叫马尔维纳斯群岛,不过有趣的是英国和阿根廷又各自为它取了不同的名字。它由众多的小岛屿组成,土地面积也就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不大不小的一级城市,一万多平方公里。
人口则少的可怜,只有几千人。这个靠近南极的小岛,大部分都是雪山冰川。虽然地处偏远,环境气候又特别不招人待见,但是也不要小看了马岛的内在实力。
地上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就肯定要在地下做文章,马岛最不缺的就是石油,在它附近的海域以及大陆架上都有大量的石油。
不光如此,天然气和各种矿藏更是悄悄地伏在小岛的大陆架上。要不是有这些宝藏级别的矿藏,谁会为它大老远跑过去得罪人。
二、马岛的那些历史纠结
最早登上岛屿的是法国,于1764年占据岛的东部。不甘落后的英国人在岛的西部慌忙升起了米字旗来宣示部分主权。
不过当法国人把东岛卖给西班牙以此来膈应英国时,侵略成性的西班牙很不喜欢英国人在旁边做邻居,蛋糕自己独享才最美味。于是来了个最先出手,在1770年主动挑衅打了一架,